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深藏功名 永葆本色——赤子功臣边子正

2022年05月21日 10:01:13 来源: 新华网

    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和安徽艺术学院共同出品的短视频《赤子功臣边子正》于5月21日起在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艺术学院、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全媒体平台播出。该片以质朴、凝练的视听语言讲述着全国特等战斗英雄边子正老人的人生故事,以心灵的感动、情感的共振传递忠诚和信仰的力量。

    今年99岁的他,按传统说法,算是百岁老人了。除了听力弱化之外,吃饭穿衣都是自理。他,生活简朴,一日三餐,简单适口,偶尔喝点小酒。每天早饭后,手拿放大镜阅读着当天的报纸,午饭后,准时午觉。天气好的时候,去小区里的老年活动室,和老朋友下下象棋。家里人说,下楼的时候,如果你扶着他,他会把你的手使劲甩开,自己走。走路的时候,边老的背影看上去依旧坚挺。

边子正戎装照

    1923年,边子正出生于陕西省横山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6岁时随母亲讨饭至山西,自此告别故乡。他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120师野战医院当通讯员,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侦察工作,长期活动于敌占区。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第六军分区侦察参谋。1948年太原战役前,边子正任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二旅36团侦察参谋,进军大西北时任第七军二十师侦察科副科长。

    大雪中的草鸿山上,他带领战士宁死跳崖也不当俘虏;扶眉战役前夜,他和战友与敌人斗智斗勇,又独自蹚过漆水河,成为当时所派出的4组中唯一一组掌握敌情并成功返回的侦察组,为解放大西北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敌占区工作中,他极其重视做群众工作,维护老百姓利益,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在烽火的淬炼中,他逐渐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员,多次立功受奖,曾二次受到通令嘉奖,多次荣立大功、特等功,并被评为战斗英雄、特等战斗英雄。

    1950年国庆前夕,刚随部队到达甘肃的边子正接到军部电报,令他火速赶回军部。到达军部,他才得知自己被选为特等战斗英雄代表,要代表西北军区、一野代表团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特等战斗英雄边子正

    边子正在一份介绍那次大会的材料中这么写道:“面对那从未见过的壮观场面,豪情激越,欢笑、赞叹、热泪盈眶。联想到往昔的种种,我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们,都一齐涌到我面前来了。”

    1951年,边子正任华东第七高炮训练基地侦查科副科长,在准备入朝作战前的紧张训练中,患严重肺病。几经辗转治疗,边子正最后来到合肥肥东六家畈一个康复医院疗养,1953年就地转业。

    其实,从未上过一天学的边子正,在部队里就一直对读书学习文化饱含热情和渴望。他刚参加八路军那年,在120师野战医院当通讯员时,指导员就对他说:“咱们军队也是学校,你们这些小鬼要用功学习,不要甘当文盲。”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战争年代的边子正,一边打仗一边学习文化知识。

    转业后的边子正先后在安徽省康复医院管理局、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群众艺术馆工作。主编过《安徽卫生》《文化阵地》《江淮文艺》等刊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自学,先后创作出《敌后小英雄》等多部儿童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魔窟脱险记》(获1990年安徽儿童文学二等奖)、中篇小说《敌后小英雄》《枣树林》《险途奇遇》《脚印》、短篇小说集《羊皮袄的故事》,并于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还曾被《人民日报》聘为通讯员。

    说起自己的功劳,他总是摇摇头说:“不记得了,不记得了”,或者哈哈笑着说:“我就是个大老粗。” 但是说起他的战友,他又眉头紧锁,对他们的姓名如数家珍,他最在乎最放不下的始终是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

    他说:“我的侦察员、我的同事、我的上级都不在了,所以我常想,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如果做了错事犯了错误,首先对不起的就是那些牺牲了的战友。” (蔡笑东)

 

   

[责任编辑: 钟红霞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866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