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3月24日电(周雨濛)春雨霏霏,麦苗青青。来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镇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3000亩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村民们正在操作无人机对这片良田进行施肥。
寿县安丰镇桓店村使用无人机施肥。
近年来,安丰镇通过推行农业生产“大托管”,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小田并大田”面积超过2万亩,有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问题,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宜机化作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益。
不止是安丰镇,2022年以来,淮南市“大托管”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夏种“大托管”试点覆盖444个村、63万亩耕地、参与服务主体712个。据统计,仅2022年夏季水稻试点就带动了全市444个托管村集体经济增收9015.7万元、村均增收20.3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82亿元、亩均增收289.4元,服务主体增收1.6亿元。
“目前全市有近200个村近60万亩托管土地开展了撤埂并田,变大田后耕地多出2%至8%,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大托管’也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震宇介绍。
据了解,2022年以来,淮南市着力推进农田适机化改造和“小田并大田”,建设20万亩优质软麦种植基地;创新土地确权电子证照,向全市32个村、2.43万户发放了土地确权电子证照;带动全市13.2万户农户实现耕、种、防、收、烘、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模式;创建“准畔良品”区域公用品牌,签约品牌达30余家。通过“大托管”,有效解决了“冬闲田”问题,切实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3月23日,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在该市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强调,深化“大托管”改革,要在“扩面”上下足功夫,加快实施整村推进,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加强托管过程监督;在“提质”上铆足干劲,做大做强农管家公司,加快推进“大托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提升“大托管”各环节服务水平;在“增效”上做好文章,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做强农产品品牌,助推乡村振兴;在“集中”上探索突破,审慎稳妥推进村庄集中建设,有序推动土地集中整理,因地制宜推动“小田变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