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全面绿色转型 共建美丽安徽

2023年01月17日 08:33:03 来源: 安徽日报

    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美丽安徽建设取得新突破。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加快建设美丽安徽积极建真言、献良策。

    践行“双碳”战略 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双碳”战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2022年,我省“双碳”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实施“碳达峰十二大行动”。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投入运行,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47万千瓦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规划建设。建立健全全省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行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推进风光装机倍增工程,加快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我们希望用科技的、绿色的方法,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省人大代表何志奇表示,其所就职的比亚迪瞄准城市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这两大社会问题,提出“用电动车治污、用轨道交通治堵”的绿色大交通解决方案。当前,新能源汽车迎来百年变革机遇,建议合肥市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加速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将无法减排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捕集、转化和封存,是绿色低碳化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和关键托底手段,也是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的重要配套技术。”省政协委员姚华建表示,省有关方面可以选择合适的煤矿能源类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的攻关和示范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省政协委员江平看来,加快二产的绿色化发展,储能是一个好抓手。“过去我们主要是抽水储能,现在可以用电化学储能,能解决弃风、弃光、弃电问题,拓展新能源的使用场景和高效利用,助推新能源商业化、产业化。”江平建议,有关部门要更加看重储能的社会价值,加大力度支持储能行业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省人大代表王亚楠建议,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支撑等举措,逐步建立“以种定养、以养肥地、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养殖紧密衔接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步入高效优质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

    污染防治攻坚 持续改善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过去五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PM_2.5平均浓度从5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71.9%提高到81.8%,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从71.7%提高到86.1%。2022年,污染防治成效得到巩固,空气质量总体稳定向好,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4.8%,巢湖湖区蓝藻水华累计发生面积下降50.1%,整治农村黑臭水体826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消除重污染天气攻坚行动。建立江淮运河水质保障机制,实施淮河流域水质提升行动。加快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率达80%。推进合肥、马鞍山、铜陵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

    “近年来,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省人大代表王丽建议,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汇聚社会合力,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美丽安徽。

    “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的重要抓手。省政协委员郑晓艳建议,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全面推广实施“以销定产”策略,从源头减少固废生产;组织形成“无废城市”制度、市场、监管、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城市矿产”对资源的补充作用;加大关键领域研发支持力度以及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综合利用产品高端升级,完善固废综合利用政策体系。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事关乡村生态振兴。省人大代表韩青建议,排查农村黑臭水体,开展分类整治,因地制宜制定治污策略;积极拓宽环保项目筹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染防治,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共享工作格局。

    夯实生态本底 筑牢绿色屏障

    过去五年,我省林长制改革全国首创,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全国推广。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成效显著,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野生江豚逐嬉江面、东方白鹳展翅巢湖的景象生动再现。2022年,新增人工造林34万亩,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编制实施美丽安徽建设规划纲要。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高质量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支持黄山市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省政协委员曹哨兵表示,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编制实施美丽安徽建设规划纲要,就是要通过纲要实施来加强统筹、强化协同。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需要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支持与推动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行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推动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

    自2012年皖浙两省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黄山市用了十年时间,为三轮生态补偿试点交出精彩答卷。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共治共富共赢为目标的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新安江模式”在全国推广,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重大创新。

    “为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常态化、长效化、法治化,建议相关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并指导皖浙两省探索编制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省政协委员路海燕表示,黄山市正在加快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朝着“两山”理念最佳实践地的目标迈进。(记者 夏胜为 朱茜)

    

[责任编辑: 周雨濛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9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