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常年”——皖北春管一线见闻

2023年02月23日 08:31:06 来源: 安徽日报

    眼下正值冬小麦返青的关键期,抓好春季田管对夺取夏粮丰收至关重要。近日,记者走进皖北小麦主产区,探访春管一线,寻觅粮食稳产丰产“密码”。

    一场春雨过后,皖北大地苏醒过来。在濉溪县小麦高产示范区,绿油油的麦田格外养眼,记者随柳丰种业公司负责人刘超踏进麦田查看苗情,双脚立即粘上厚厚一层泥土。

    “刚下了一场春雨,春雨贵如油,对于缓解旱情、促进小麦生长帮助很大。”刘超告诉记者,针对淮北地区小麦易倒伏、赤霉病等问题,示范区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先进集成技术、良种配良法,开展测土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措施,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去年示范区小麦亩产达到800公斤。

    高产的要诀是良种。

    柳丰种业主要从事良种繁育,目前公司流转土地2200亩用于原种繁殖,截至目前共选育新品种(系)36个,18新品种(系)在参加国家或省级品种试验,其中柳麦618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主推品种,柳麦系列品种已在黄淮海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

    濉溪县是产粮大县,也是制种大县。全县共有种子繁育企业18家,年繁育小麦良种50万亩,总量2.5亿公斤,可满足2000万亩小麦用种需求。生产的良种主要销往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省。

    在宿州市农科院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小麦长势旺盛。该院小麦研究员吴兰云弯腰拔起一丛麦苗。“你看这个叶片,已经达到了壮苗标准。今年苗情不错,看长势好于去年,后期田管跟得上,丰收可期。”她叮嘱农户加强春季管理,施好拔节肥,防止倒伏,做好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防范。

    在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士合家庭农场流转了580亩耕地种植小麦,通过翻耕、优耙、激光平整仪拉平,将原先的594块小田,变成了4片平整的大田,眼下连片的麦田一碧万顷,长势正旺。

    “通过小田变大田,增加了21.7亩有效耕地,还改善了耕作条件,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该农场负责人童士合告诉记者,农场还加入了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联合体内龙头企业带动,抱团经营,提高种粮收益。“联合体通过批量采购农资,每亩地节约农资成本100多元。通过统一农机作业和植保服务,节省作业费用10%左右。龙头企业还与农场签订购销合同,以高于市场价5%至10%收购农产品,亩均增收200元以上。综合下来,农场每亩年均节本增效620元。”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去年士合种植家庭农场还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40亩,采用6∶4种植模式,四行玉米搭配六行大豆,增产成效显著。“亩均收获玉米干籽粒500公斤、大豆100公斤,与净作玉米相比亩均增收600元呢!”童士合说。

    “目前冬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常年,但苗情分化、旺弱并存。要分类落实控旺促弱田管措施,有力保障春灌水源和农资供应,精心组织技术指导服务,做好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准备,夯实稳产增产基础。”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说。(记者 范克龙)

    

[责任编辑: 钟红霞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9388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