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涡阳:昔日“废柴”抢着要

2022年06月08日 09:42:59 来源: 安徽日报

    近年来,在涡阳县石弓镇,曾经被视为“废柴”的秸秆变成“绿色银行”,全镇84098亩土地的秸秆收储权共拍卖出1273244元,比底价高出五成多。

    这么高的溢价率,收储企业如何确保收益?农民、村集体又能获得哪些好处?6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涡阳县鼎盛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收储点一探究竟。

    该收储点位于石弓镇耿楼村,记者看见满载秸秆的运输车一辆接一辆进场,叉车将货车上的秸秆卸下,再码放整齐,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山丘。

    “这个收储点占地60亩,能容纳5000吨秸秆,目前已存放3000吨。”涡阳县鼎盛公司负责人冯家雨对记者说。

    过去,冯家雨总在为收不到秸秆而发愁。一个月前,石弓镇举办午季小麦秸秆收储竞拍会,吸引了13家企业参加,最终6家企业中标。冯家雨拿到2个秸秆收储点的经营权,负责4个村的秸秆打捆收储,覆盖土地面积2.5万亩,预计能收7000吨秸秆。

    企业收储秸秆如何取得收益?冯家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吨秸秆收储成本大约是320元,加工成牧草的成本不到200元,牧草售价600元左右,算下来每吨秸秆利润近100元,7000吨就有近70万元利润。

    “今年小麦秸秆无病害、品质好,是上好的牛羊饲料原料。”冯家雨告诉记者,加工出来的精品饲料主要销往新疆、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今年不愁销路,反而担心收不到足够的秸秆。

    推行秸秆收储权拍卖,村集体和农民同样有收益。石弓镇王浅村今年种了5740亩小麦,通过拍卖秸秆收储权,每亩拍出18元,获得10万余元村集体收入。该村党总支书记张海燕说,有了这笔钱,村里秸秆禁烧工作就有了资金保障,还能将结余下来的钱发展村里的公共事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王浅村村民池振峰告诉记者,过去秸秆打捆以小型打捆机为主,打捆不彻底,容易抛撒,田里遗留秸秆多。今年实行新的秸秆收储模式后,企业的打捆机都是大机械,不仅效率高,而且抛撒少,对秋季作物的生长影响大为减少。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秸秆收储权拍卖”开启了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不仅规范了秸秆收储网点,推进秸秆收储向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转变,还实现秸秆收储产业化,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李鹏)

    

[责任编辑: 钟红霞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872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