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一年四时,熟悉的那道阳光

2022年06月02日 19:04:28 来源: 安徽省红十字会

     从优秀的红十字工作者到专业的青年律师,从送别人捐献造血干细胞到自己捐献,从马鞍山到上海,从海口飞合肥,这一段人生经历看似不经意,吴健却把每一次善举都写进了四季。

f9926153ccf4562b1058c8f6576b411

    立冬——寒风乍起,他一路护送春天的种子

    吴健曾经是马鞍山市红十字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里,他接触到许多感人的故事,见证了一个个勇敢善良的志愿者挽起衣袖挽救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生命。源于对这份事业的热爱,经手的每一例捐献,他都尽心尽力去做好服务,只为如约送出生命的种子

    2016年立冬时节,安徽省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落户诗城26岁的姑娘王雯婕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一名天津白血病患者。这位爱美、爱笑、爱逛街的小姑娘生活在一个爱心满满的公益之家,爸爸经常参加献血,妈妈身体条件不能献血,就陪着爱人一起参加公益活动,宣传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

    吴健深知这一例捐献的意义,他加班加点,事无巨细地沟通联系,好几天都为此忙碌着、准备着。吴健说:在红十字会工作这么多年,我坚信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看到志愿者一家人相亲相爱,为公益奔波,看到濒临绝望家庭重燃希望、重获新生,我觉得我们的每一次辛苦都特别值得!

    1114日,王雯婕顺利完成捐献,吴健决定自己把干细胞混悬液送到天津患者的救治医院。看着自己身旁特制的白色保温箱,他觉得比自己人生的任何时候都要紧张,一路上他细心呵护,不敢有半点怠慢,因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生命的希望。他悄悄地盼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用自己的热血去温暖别人。

    大寒——坚冰深处,他小心呵护生命的暖流

    后来,吴健来到了上海发展,成为一名律师,经常要出差。在接到省红十字会电话的时候,他正在海口处理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虽然知道自己工作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但是他没有任何犹豫,因为这是对患者的一份承诺,也是曾经对自己的承诺。自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了决心,不管自己的工作时间如何不好协调,工作的强度有多大,一定会去捐献,无论如何,我绝不能辜负这份对生命的期盼

    就在2022年春节前捐献临近时,小患者病情出现反复,需延后移植造血干细胞。两三天后,吴健也意外因急性阑尾炎穿孔,做了手术。在这个大寒节气里,吴健的心情也变得低落起来,命运就是如此的唏嘘,原本即将交汇的两条线又回归平行。日子也在着急等待小患者的消息中一天天过去。

    按照捐献要求,阑尾炎手术后至少满三个月才能进行捐献。这也让吴健很焦虑,他牵挂着小患者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捐献。在恢复期的吴健赶紧加强锻炼、注重营养,只为更快恢复身体,达到捐献条件。他知道,寒去春来到,只要用心浇灌,爱的种子总会发芽。

2754e2fc5ba27d6667fbf3fad7ebf2a

    小满——花未全开,他努力成就爱心的圆满

    “将满未满,一切都是刚刚好的状态。今年4月,身体逐渐恢复的吴健从合肥新桥机场出发,飞抵昆明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在捐献时间确定后,迅速协调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在521日小满这天,再次回到合肥。当飞机在新桥机场落地,这一次的行程,他的身份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来不及回家,来不及休息,直奔中科大附一院。

    22日正式入院以来,连续五天的动员剂让原本就没有休息好的吴健反应比较大,他却一句都没有说,自己默默承受着。还是细心的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发现原本幽默开朗的他怎么不爱说话了,多次询问才知道这个情况。但吴健却说:我曾经从事过这项工作,我最了解,对身体没有伤害,只是个体反应不同而已,相比患者,我承受这点痛算什么,自己能扛住!他更是深深懂得造干工作者的不容易,从采集血样、配型成功、捐献再动员、高分体检、实现捐献甚至到回访,每一个环节都是工作人员一个个电话、一遍遍沟通换来的,大家都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爱心和情怀,才能成就这项爱的事业。

    历经4个小时的采集,吴健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飘洒进了这个熟悉的采集室。

    (赵玮玮)

    

    

[责任编辑: 吴万蓉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511287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