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会后,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了首场“直通两会”活动。四名省政协委员就“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等主题接受媒体采访。记者 李博 摄
1月16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会后,首场“直通两会”活动如期开启。一方红毯,四支话筒,来自不同界别的四名省政协委员走上“委员通道”,围绕打造“三地一区”等备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省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研究所所长高慧——
“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一产‘两强一增’”
过去一年里,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多项“三农”数据领跑全国。省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研究所所长高慧对“三农”颇为关注。
“我省是农业大省,要成为农业强省,实现从‘大’到‘强’,就要推动农业现代化,这就离不开科技与人才。”面对记者提问,高慧说,“打造农业强省,要培养一大批知农爱农专农的新型人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农业从业人员。要指出的是,土地规模过小就难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建议有效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利用专业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目前,我省正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部署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多管齐下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生产、管理、服务、营销等模式进行改造和提升,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高慧建议,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依托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省政协委员、马鞍山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程磊——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壮大数字经济”
“近年来我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但总量还不够多,提升空间巨大。建议构建‘龙头引领+产业集聚+合作交流+人才带动’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程磊说。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我省已经进入了阶梯递进、厚积薄发的积势蓄能期。“我省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建议加大力度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聚集,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程磊表示,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设立高端创业基地、研发中心,提高招商引资的契合度和成功率;进一步深化本地与外地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程磊看来,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带动作用,将已经形成的新兴产业聚集平台和省内高校共同作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载体,建立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的数字经济人才供需互动对接机制。
“我相信,通过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依托高端人才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企业融通发展链条,一定能形成更强的龙头企业领跑、中小企业紧跟的数字经济聚集效应,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程磊信心满怀。
省政协委员、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党委书记刘先杰——
“培养技术经纪人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建议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有效互动,更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刘先杰说。
科技创新孕育着产业聚集的机遇。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13年发展,逐渐走出一条以重点区域带动全省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刘先杰看来,省级层面要完善符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导向和需求的政策体系,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技术经纪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培养从科技研发到产业转化的专业化组织人才队伍,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内容。”刘先杰建议,“省级层面要加快组织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工作,推出一系列鼓励技术经纪人行业发展的政策,让更多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
“建议省级层面加大支持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力度,将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和技术产权交易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我们作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一线单位,将搭建好交易平台,和相关单位齐心协力,助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刘先杰说。
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徐铜文——
“新材料产业助力‘双碳’大有可为”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省新材料产业如何发展,更好助力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徐铜文有着独到的见解。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助力‘双碳’,大有可为。新材料概念广泛,工信部将其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高端智能材料等。我省强化科技强省鲜明导向,明确要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因此,优先发展显示材料、芯片材料、人工智能材料、生物医药材料、能源材料等,是新材料发展的必然要求。”徐铜文答记者问时表示,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各类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相关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同时,建议制定碳排放控制政策,尽快建立碳汇交易系统,促进企业开展碳减排技术攻关与工艺改造。
据了解,徐铜文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碱性膜制备及应用”项目,针对我国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能源核心材料“碱性离子膜”进行攻关,打破国际封锁,有利于实现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和商业化。
“建议通过发布重大科研课题、设立‘揭榜挂帅’项目、建设省级‘双碳’研究平台、开展碳减排示范项目等,深入开展单晶硅、碳捕捉、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低碳、减碳、固碳等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尽快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徐铜文说。(记者 张岳 何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