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事关安徽高质量发展。当前,我省统筹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将如何综合施策、改进提升?
9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统筹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分类发展、狠抓学科建设、提升平台能级、汇聚高端人才、完善治理机制、强化统筹保障等7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省着力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
高校整体提档升级
报告指出,我省始终把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聚力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导向,统筹保障的力度前所未有,全省高等教育的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新设高校3所,新增在校生46.1万人。目前,全省高校总数121所,在校生160万人,均居全国第九,进入第一方阵。我省比全国提前2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在此基础上,我省高校整体提档升级成效明显。从学科看,中科大、合工大、安大3所高校13个学科进入全国“双一流”建设名单。从人才看,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属高校引育国家级人才64人,较之前历年之和增长228%。2020年以来,省属高校自主培养教育部长江学者10人,较过去10年之和增长250%。
学科实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省人大常委会有关组成人员对此十分关注。报告介绍,在学科建设方面,我省把“双一流”建设作为龙头工程,为中科大、合工大和安大量身定制政策措施,13个学科均进入第二轮建设。统筹30亿元资金,遴选3类62个高峰学科给予重点支持。32所高校的375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其中省属高校298个。
为提升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对标十大新兴产业,强化供需适配、跨界融合,全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按照计划,到2025年,符合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比例将超过70%。
在职业教育方面,我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1+X”制度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共有5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人才培养提质扩容
科技创新质效不断提升
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为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之一。
报告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高校累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171.9万人,三分之二以上留皖就业,中科大、合工大毕业生留皖率均突破 30%;新增硕博士授权单位3 个、授权点 191个,总数达21个和567个,累计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7.5万人。
在人才培养扩容提质的同时,我省注重发挥高校高端人才“蓄水池”功能,制定实施我省高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重点补齐省属高校人才短板。截至2021年底,省属高校获得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称号876人次,其中国家级92人次,包括专职院士2人、杰青8人、优青9人、长江学者16人。近年来,先后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流高校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顶尖学者进入省属高校担任领导职务。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报告指出,2021年,全省高校研发经费投入95.1亿元,比2018年增长149%。其中,省属高校59.5 亿元,增长147%;授权发明专利4008项,省属高校占 63.8%。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校登记输出技术合同1967项,交易额8亿元,同比增长77.5%。省属高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保持高速增长,安医大连续3年突破100项,安大连续2年突破100项。
如何畅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审议时,省人大常委会有关组成人员不忘“支招”:探索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支持机制,采用“研究+实践”的模式,建立“学科专业、产业、创新创业、就业”融合研究中心,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完善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
加强资源要素统筹保障力度
打造高等教育强省
加快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离不开有力的统筹保障。
报告指出,我省坚持“生均+专项”方式,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生均经费方面,针对本科高校生均经费全国排名靠后的实际,去年底省财政一次性追加投入8亿元。专项经费方面,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34.2亿元。2018年至2021年,省属本科高校共获得科研、地方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资金78.1亿元,年均增长25%。
编制保障方面,我省探索建立了“省级统筹、重点保障、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先后在 24所本科高校和6所高职院校试点,累计确定周转池编制8546名,适时优化调整周转池编制使用标准,放大制度效应,为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审议时,省人大常委会有关组成人员指出,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比如整体结构布局不够优化,省属高校学科水平不高,基础保障还需要加大补欠账力度,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
当前,安徽高等教育正处于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该如何加强统筹保障,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不断争先进位?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构建保障教育多元投入体系,注重通过加强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多元多级投入,形成稳定增长、保障有力、动态调整的投入机制;抓好抓实高校人才布局,推动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深化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扩大高校的用人管理自主权……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有关组成人员给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建议。
“到 2025 年,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力争进入全国前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认真研究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和各位组成人员的意见,锚定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目标,切实改进和加强高等教育工作,加快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记者 范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