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院士袁亮:跨越“矿山”“煤海” 降服瓦斯“猛虎”

2022年06月17日 14:48:25 来源: 新华网


袁亮

    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主要奠基人。他开创性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开发出煤矿瓦斯治理全套工艺技术,破解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安全开采技术难题。

袁亮奋斗在自己喜爱的“矿山”“煤海”科研一线。

    “高考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天上掉下一个馅饼,为我们提供了为国家作贡献的机会。”6月7日,今年高考第一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回忆起自己44年前参加高考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袁亮(右三)为学生讲解双滚筒采煤机滚筒截齿切割原理和一次采全高工艺技术。

    1978年,袁亮考入淮南矿业学院,选择最好的专业——地下采煤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进入机关的分配名额,也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而是毅然进入淮南矿务局(现淮南矿业集团)担任矿区技术员,从此开始了与瓦斯较量的生涯。

袁亮在微纳米CT实验室开展岩芯扫描三维重构实验。

    “经过8年设计和6年科研的工作、4次瓦斯爆炸现场指挥救援处置的经历,我提出能不能实现煤和瓦斯一起采,让瓦斯走瓦斯的通道,煤走煤的通道。”1996年,袁亮挑起淮南矿务局总工程师的重任,不断完善方案,邀请国内众多专家论证,开创性地提出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

袁亮在MTS实验室研究高温岩石渗流耦合力学规律。

    “从地下到地面,立体地把瓦斯抽采工程提前布局到煤炭开发的各个工艺、各个系统、各个流程中。在煤炭开发的同时,瓦斯通过专门的空间和通道进行抽采。”袁亮介绍,经过3年研究,煤与瓦斯共采首先在淮南矿区试验成功。如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不仅在全国14个省(区)应用,而且推广到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产煤国家。

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内,袁亮为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代表讲授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作为清洁能源,同时它又是温室气体,排入大气会破坏环境。在开展煤与瓦斯共采研究的同时,袁亮也在思考如何让瓦斯变害为宝。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国内首先突破瓦斯全浓度利用难题,瓦斯在爆炸浓度直接燃烧,产生水蒸气清洁利用,不少企业因此获益。

袁亮(左一)在低渗煤层瓦斯渗流实验室与青年教师探讨分析卸压瓦斯运移实验数据。

    “煤矿开采‘吃干榨尽’,实现瓦斯零排放。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在国际上讲,中国是实现全浓度甲烷利用最好的国家,我们团队在这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袁亮底气十足地说。

袁亮在矿井通风仿真实验室指导本科生测定通风管道风流点压力和风速。

    袁亮,谐音“原谅”,名字好听又好记,因此从小学到大学,他经常被老师点名提问,这也让他养成了认真勤奋、严谨自律的性格。“个人不努力,天资再聪明,名牌大学也不行。”袁亮认为,自己取得现在的成绩,不是因为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比别人刻苦。

    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袁亮(右一)与青年教师一起使用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装置开展科研攻关。

    “院士也是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今年2月,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袁亮要求团队既要学习黄大年同志献身科学的精神,又要学习他胸怀国之大者的情怀,更时常鞭策青年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他目光坚定地说:“只要用心尽力,即使工作不够完美,我可以原谅;对拉低标准、不敢担当的‘躺平’者,我绝不原谅!”

袁亮(左一)指导学生开展动静组合加载冲击动力学研究。

监制:宋卫义

文字:张理想

摄影:徐国康 程兆

视频:刘子凌

编辑:钟红霞

安徽日报

新华网安徽频道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 钟红霞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无人机巢助力“能源通道”输电线路智能巡检

    无人机巢助力“能源通道”输电线路智能巡检

  • 袁亮:跨越“矿山”“煤海” 降服瓦斯“猛虎”

    袁亮:跨越“矿山”“煤海” 降服瓦斯“猛虎”

  • 安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安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安徽黄山:六月荷花别样红

    安徽黄山:六月荷花别样红

  • 这位八旬院士,开启量子之光

    这位八旬院士,开启量子之光

  • 【“飞阅”中国】“巨龙”穿云过 乡村入画来

    【“飞阅”中国】“巨龙”穿云过 乡村入画来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875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