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馆隆重举行,由此,2022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全部圆满结束。而驻守延庆赛区长达133天的黄山索道保障团队也圆满完成了此行任务,以冬奥索道运行“零故障”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得到了一致好评。
扛起艰巨任务,黄山索道人的担当
2198米,是海陀山的最高海拔,也是C索道上站的所在地。这条发端自“雪飞燕”出发区的索道,长1602米、高差627米,是延庆赛区11条索道中海拔位置最高、上下站落差最大、使用频率最高、运营压力最大、运行维护最难的一条索道。而这条索道运维的任务,交给了黄山索道团队。这其中,不仅是对黄山索道多年来运维水平的肯定,也是对黄山索道人行业水平和技术的肯定。
为了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黄山索道派出了15名精兵强将,经过了三天的封闭训练,于2021年11月1日入驻冬奥会延庆赛区,正式扛起了冬奥会C索道的运营保障任务。
在冬奥会期间,黄山索道团队还克服自身工作压力,从2月3日起抽调二人支援赛区内H索的保障工作,被抽调人员在艰苦环境下努力配合做好H索运营保障工作,充分彰显了黄山索道人的担当。
敬业认真负责,黄山索道人的专业
入驻延庆赛区后,黄山索道人员迅速转变角色,立即投入到冬奥会索道的运营维护工作中。
结合C索道特色,全面建立检修制度和操作流程,精心制定了C索道保障方案。根据冬奥索道维护时间短、运行强度大、任务重要的运营特点,划分了十二个技术责任区域,建立起包保责任清单。为了全面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团队成员还根据赛区环境特点、设备运行状况,结合黄山索道经验,梳理了十项可能的突发情况,经过反复摸索试验,找出应急处理的措施。
为了尽快熟悉索道功能,了解索道运行情况,团队人员对索道设备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检查,大到索道整体的系统性、功能性,小到一个螺丝钉、接线头都不放过。队员郑建辰在对信号接线一根一根检查时,发现了有几处线头虚接现象,及时整改到位,有效预防了故障发生;队员曹伟杰和队员们用吸尘器对设备一点一点清尘,保持干净整洁的运行环境。“在检查驱动轮时,队员们反复测量连接螺栓扭力,把所有螺栓紧固到规定的扭力数值。在检查皮带和轮胎时,对205根皮带张力、190个轮胎气压全部用表测量一遍。”冬奥黄山索道保障团队队长许敏介绍说。
克服一切困难,黄山索道人的本色
黄山与北京,相隔千里。特别是新春佳节期间,在远离家人、天气严寒、设备接触时间短、工作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面前,团队没有人喊苦,也没有人喊累,他们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彰显出黄山人的责任和本色。
C索道所在的海陀山海拔高、气温低,清晨,天还没亮,队员们就踏上了开往赛场的大巴,经过40分钟的车程,队员们冒着凌冽的寒风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的午饭是从山下50公里外送来的盒饭,而有时风大索道停运,只能靠方便面充饥。结束一天工作,队员们晚上顶着月光回到宿舍。去年12月25日,为了抢修设备,队员在零下25度寒风中一直工作到晚上21点。“虽然累,但是精神上很振奋,这是为冬奥会做的事,每个人都觉得很自豪”。
圆满完成任务,黄山索道人的付出
自2021年11月1日进驻赛区,到2022年2月4日冬奥会比赛前,C索道共运行95天,运行910小时,黄山索道保障团队共开展设备维修20次,维保16次,专项检查20次(含冬残奥会赛前检查10次),测量数据600余组,处理设备隐患15次,开展故障模拟训练10次,开展救援演练2次,为赛前赛事各项准备工作提供了保障,为赛事索道安全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黄山索道保障的C索道运行326小时,每天平均运行时间13小时,运行2.85万车次,运送赛事人员约1.5万人次,赛事期间共对线路巡查156次,设备巡视312次,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3起,站台帮助运动员上下缆车数十次,未发生一次故障停车,保证了索道安全正常运行,为高山滑雪赛事的正常举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如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赛事圆满结束,黄山索道人员正按照组委会的统一安排,做好现场索道设备维护的最后收尾工作。(许敏 程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