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双创”,潮涌合肥

2022年09月15日 15:52:31 来源: 合肥日报

    金秋九月,继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之后,又一场国字号盛会来到合肥。9月15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幕。合肥首次作为主会场,“星光”闪烁,人才荟聚,吸引众人目光。未来一周,既有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也有创业英才荟聚交流,更有智慧思想碰撞交锋。

    今日合肥,创业创新其势如何?创业创新已蔚然成风。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高精尖”产业集聚、“创客”们逐梦潮头。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展现着合肥创业创新无限风采。

    创新之势竞潮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观察合肥近十年的发展轨迹,它是不变的北极星,也是融入城市血脉的基因,潜移默化成为合肥成长的强大动能。

    合肥,始终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我们可能不是最有钱的城市,但我们是最舍得在科技方面花钱的城市。”在一次发布会上,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

    回溯过去十年,合肥主要创新指标大幅跃升。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4%增至14.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78%增长到3.52%。与此同时,花得好,也要花得巧。合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同频共振,探索“科创+产业+资本”发展路径,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钱花在刀刃上,力也不能松懈。

    合肥出台了《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成立了市委科创委,组建市科创集团、市人才集团,设立了合肥科技创新日,组建成果转化工作专班,全面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一派蓬勃创新潮翻涌在庐州大地。

    在董铺水库一畔,草木葱茏,水木清华,合肥科学岛便坐落于此。60多年前,这里还是“董铺岛”,首批来岛的志士曾开荒垦岛,播撒科学,在合肥的发展脉络里留下了科创的根系。

    在合肥科创的春风细雨里活化,科学岛厚积薄发。

    如今,科学岛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形成了等离子体所、智能所、强磁场中心等研究单元和30多个重点实验室。这方“养人”的宝地俨然成了合肥高科技孕育的“集结地”。

    回望十年,合肥综合创新实力显著增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运行,布局“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达12个……合肥在全球科研城市位次跃升至第20位,合肥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厚植沃土“引凤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合肥不断出台创业创新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沃土。

    今年4月,蜀山“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大站正式投用,该站作为合肥市蜀山区环科大科创走廊建设的第一站,将为创业团队提供科大人才贷、战新贷,及创业指导等多种支持。

    科大站毗邻中国科技大学和安徽大学,与中国科大东校区只有一条马路之隔,被科大学子友好地称为“一站式创业摇篮”。

    “目前,驿站开放办公区内的工位费用为每月330元~350元,对于中国科大的创业团队,在各种奖励和减免政策下,前6个月基本是免费。”合肥蜀山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振表示,“投用仅三个月,驿站已入驻17家科创企业团队,预计10月份将达到入驻数量上限。”

    近年来,各类孵化转化载体在合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科技成果的“催化剂”、促进转化的“助推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孵化器已成为合肥促进科技成果实现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培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家的基地和摇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7家,其中国家级就有52家。

    如何吸引顶尖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合肥“筑巢引凤”,接纳八方敢想、敢拼的追梦人。通过一系列科研设备的建设与引进,以及人才政策“20条”、“人才新政10条”、人才发展“6311”工程等一系列优厚人才政策的出台实行,合肥形成了强大的人才“磁场”。

    五年来,合肥投入140亿元,与21所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院、合工大智能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北航创新院等32个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目前,各类创新人才在合肥加速集聚,全市汇聚各类人才超2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95万人,在肥服务两院院士达138人,每年吸引创业就业大学生近20万人。“十三五”期间,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集群分别聚集人才2.4万人、2.5万人、4.5万人。合肥连续3年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6位。

    人才齐聚,为打造合肥产业“新地标”筑牢根基。

    百花齐放“创”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双创因“创”而破茧成蝶,因“众”而积厚成势。“双创”少不了一个“众”字,以高水平“双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归根结底要靠各类市场主体发力。在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的合肥,只要有想法,这里就是实现奇思妙想的热土。

    “80后”的周海林在2015年创立了合肥常春藤移动科技有限公司。从入不敷出,到去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用了不到7年。

    “90后”的韩东成、范超曾是就读中国科大时的上下铺同学,他们在国家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一拍即合,成立了东超科技公司。北京冬奥会期间,他们研发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让人们只需点击“空气按钮”就能打开门禁进店消费。

    伴随越来越多不同群体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落地生根,合肥各类市场主体总量拔节生长。截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是十年前的4.8倍,其中个体私营企业140万户,是2012年的4.9倍。

    在“众创”的风头下,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擦出“创新”的火花。物联网遇上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自动避障的智能网联汽车奔跑在合肥街头;集成电路携手新型显示器——全球每售出8台电脑就有1台“合肥造”;人工智能拥抱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新零售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走进工厂、走入商场。

    众志成城,科研成果也“百花齐放”。

    近年来,合肥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热核聚变”“墨子传信”“九章计算”“铁基超导”“嫦娥钢”“质子刀”等一批国际领先重大原创成果相继问世,在量子信息、热核聚变领域研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2012年以来,合肥市累计9项成果入选科技部评选的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7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合肥这座城市,正加速从“创新高地”向“科创名城”蝶变。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城市发展、个人进步的动力之源。如今,合肥正在“双创”的航标下开路前行。天高任鸟飞,合肥这片沃土,等你来闯!(记者 潘子璇)

 

 

[责任编辑: 钟红霞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亮点抢先看!一分钟了解2022全国双创周

    亮点抢先看!一分钟了解2022全国双创周

  • 旌德:喜看万亩梯田又丰收

    旌德:喜看万亩梯田又丰收

  • 安徽黄山:百米板龙巡游屯溪老街

    安徽黄山:百米板龙巡游屯溪老街

  • 第38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开幕

    第38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开幕

  • 珠算师者的传承与创新

    珠算师者的传承与创新

  • 纸笺加工 技艺传承

    纸笺加工 技艺传承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900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