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城市伤疤”的“美颜”之路

2022年09月13日 10:36:47 来源: 安徽日报

    秋高气爽时节,站在马鞍山向山地区的凹山湖畔观景平台上俯视,翠绿色的椭圆形湖面犹如一面“天镜”。

    湖面往上,残存着阶梯状的边坡,这是当年采矿留下的痕迹。凹山湖之前是被誉为马钢“粮仓”的凹山矿。几年前,凹山矿闭矿修复,摇身一变成为一处景点。

    凹山矿所在的向山地区是马鞍山市铁矿资源集聚地,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采矿坑,其铁矿开采史已近百年。然而,长期超强度、大规模的粗放式开采,造成向山地区山体裸露、固废堆积、空气扬尘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突出,曾经的“资源宝地”成为城市的“生态伤疤”。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作为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全力修复“生态伤疤”。

    百年矿坑,“领航”生态修复

    凹山湖观景平台一旁,矗立着一块原生铁矿石,上面醒目地刻着大大的“源”字。

    “源”字寓意“城市之源”。马鞍山因矿生钢,因钢立市,矿产主要分布在向山地区,所以“钢城”的采矿史、钢铁史、城市发展史均起源于向山。同时,向山地区位于马鞍山东部,处于城市的上风口,全市两条主要河流采石河、慈湖河也发源于此。因此,向山之于马鞍山无疑是风源、河源、城市源。

    向山地区以凹山矿为代表,开矿史可追溯百年。20世纪70年代,马鞍山市曾提出“全市人民齐动员,千军万马战凹山”的口号,两次在向山地区发起“凹山大会战”,凹山矿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凹山矿因此被誉为马钢的“功勋采场”。

    “凹山大会战”虽然已过去多年,但其奋斗精神深深地刻印在城市的基因里,被传承下来。

    几年前,马鞍山市启动长江流域露天矿山和尾矿库治理修复工作,凹山矿成为向山地区较早启动生态修复的矿坑。2017年,凹山矿正式闭矿,曾经的深矿坑“华丽转身”为巨大的人工湖。

    “没想到,这么深的矿坑现在成了大湖,边坡也种了花花草草,真是沧海桑田。”今年80岁的凹山矿退休老职工方大权,站在凹山湖观景平台上感慨地说。

    “向山是马鞍山的发源地、城市起步区,历经百年开采,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的环保欠账。什么时候向山地区治理好了,马鞍山资源型城市转型才算成功,才能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马鞍山市委主要领导表示。

    近年来,马鞍山市把加强重要生态系统及生态脆弱地区保护与修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写入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去年7月15日,该市召开全市“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动员大会”,号召弘扬“凹山大会战”精神,举全市之力打好新时代“向山大会战”。“向山”再次成为了焦点。

    马鞍山市成立了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编制《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研究》《向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向山地区要打造成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全国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绿色转型示范区和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区。

    矿山复绿,变身城市花园

    曾经到过向山的人会有这样的印象:尘土飞扬、道路颠簸,满眼荒秃裸露的山体,还有数不清的矿坑。

    “那都是我小时候向山的样子,现在向山的变化翻天覆地,道路宽阔平坦,处处是景点,处处有绿色,老百姓有了游玩休闲的公园,这是近两年发生的变化。”从小在向山长大的小伙子董健,在凹山湖畔边散步边向记者介绍。

    沿着凹山湖一侧的游步道漫步前行,一路上绿树成荫、花草成趣,还有推土机、运矿车、牙轮钻机、火车头等昔日采矿场淘汰下来的机械设备,陈列在草坪之中。

    这些锈迹斑驳的设备,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火热年代的动人故事。

    今年2月,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开园,该园以凹山湖为中心,占地6万多平方米,由凹山坑观景平台、采矿设备展示区和百年南山历史文化展示区三部分组成。

    近年来,马鞍山市以生态修复为主线,深层次推进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矿区复绿改造,包括凹山矿区在内,向山地区许多采矿区都在经历绿色“蝶变”。其中,8家采矿企业和23家小选矿厂彻底关停,18家“散乱污”企业彻底拆除,8个尾矿库顺利闭库,12个历史采矿宕口全部复绿复垦;丁山矿等6个矿区生态修复通过省、市验收。凹山湖“三棵树”、南山大道、铁道文化游园等一系列地标性生态项目为人们所熟知,向山地区生态环境迎来崭新图景。

    “整治提升后的向山地区满目绿意,处处焕发生机。现在经常有人来逛公园、观湖景,这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董健说。

    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也让当地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在向山镇落星村坝头坡顶,望着郁郁葱葱的小山头,村民葛金保告诉记者:“这里原本不是山,由于长年累月偷排乱倒固废、垃圾,硬是拱起一座‘垃圾山’,散发出的恶臭老远就能闻到。”

    这一固废堆场被发现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整治工作,聘请专业机构勘察评审,“量身定制”了整治方案,进行覆土复绿和无害化处置。

    “经过几轮治理,固废堆场成了景观带,现在大家早晚经常来这里休闲散步。”葛金保说。

    产业导入,赋能绿色转型

    在凹山湖边坡向西侧山体绵延200多亩的范围,漫山遍野种植着大量树木。这些树共有三种:元宝枫、山桐子、杜仲。这片区域就是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来,新晋网红地“三棵树”景观区。

    “三棵树”景观区是去年马鞍山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向山地区试点实施的“三棵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元宝枫、山桐子、杜仲在我省境内十分稀少,分别从陕西、山西、湖北等地引进。

    选择这三种树木,因为它们都是附加值极高的特种经济林树种,也是国家木本油料储备树种。

    “种植这些树木不仅能解决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形成经济价值,带动后续产业发展。”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向山“三棵树”项目负责人魏泽伟告诉记者,项目在凹山湖附近区域已种植3400多棵元宝枫、山桐子、杜仲,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周边栽种兰花、三七等林下经济作物,项目经过一两年休眠期后,预计年亩产能达到500公斤籽,产油可达到200公斤。

    经过对“三棵树”产业的探索实践和特种经济林行业的研究,当地总结出“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推行这样的发展模式,探索向山地区生态价值转换机制,实现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向山地区产业一直相对单一,质量不高。推动向山地区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发展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中,产业体系再造工程正是为破解这一难题。

    “向山地区综合整治遵循EOD路径,践行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真正实现绿色转型。”向山镇所属辖区雨山区副区长任勇告诉记者。

    马鞍山市遵循“生态修复+”原则,引进“艺术生态修复”“绿色自然修复”“运动健康修复”等先进理念,在向山EOD项目中,计划建设约1000亩向山绿色产业集聚区。

    该市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交通、绿化、教育等要素资源,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加快对接产业导入,推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运动休闲等新型产业发展。

    今年4月19日,马鞍山市政府举行“云签约”仪式,正式与中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向山-濮塘一体化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向山地区生态价值转换机制。(记者 贾克帅)

 

[责任编辑: 钟红霞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一分钟速览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精彩瞬间

    一分钟速览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精彩瞬间

  • 安徽黄山:百米板龙巡游屯溪老街

    安徽黄山:百米板龙巡游屯溪老街

  • 第38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开幕

    第38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开幕

  • 珠算师者的传承与创新

    珠算师者的传承与创新

  • 纸笺加工 技艺传承

    纸笺加工 技艺传承

  •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相约合肥共未来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相约合肥共未来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8997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