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空山人语:乘凉

2022年07月06日 11:24:44 来源: 新华网

     自从用上空调,乘凉(北方称纳凉)这个词,几乎从夏季生活里消失了。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乘凉意味着忙碌了一天后的集体歇息,意味着大人、孩子共享繁星漫天的夜空,意味着亲密伙伴之间分享各种秘密的夜话。这些不经意的小确幸汇总在一起,滋润了千百万普通人的夜生活,也塑造了那一代人安详自足的精神长相。

  乘凉有两个固定前奏。一是傍晚时分,先用水泼在院子水泥地上,以散发被烈日炙烤的热气,一遍不够,通常要两三遍,待地面凉透,再将凉床搬出来;二是晚饭后,收拾完凉床上的碗筷,再用热水冲洗床面,将上面残留的油渍和汗渍清理干净。竹子做的凉床,用得越久,被汗水浸润的时间越长,表面颜色会由青变黄再变红,直到油光水滑,透出金属般质感。

   漫画小暑 榆木先生

  洗完澡,母亲们忙着洗衣服,父亲们抽烟聊天,孩子们则挤到凉床上,或坐或躺,开启一天的幸福时光。最常见的娱乐,首屈一指是说鬼故事。黑夜放大了对未知的恐惧,因此格外刺激,这是鬼故事所以为孩子津津乐道的原因。及至读到小说《海霞》,方才从根本上克服了对鬼的恐惧。小海霞有一天突然顿悟,说鬼有两只手,我也有两只手,他打我,我就打他,有什么可怕的呢?很多事情,其实只要把道理想透,就没有原来以为的那么可怕了。我想,这是文学的力量,更是生活本身蕴含的智慧吧。

  相比讲鬼故事,数星星和找人造卫星,更为夏夜消遣的经常。听鬼故事让人冒冷汗,看夜空则让人获得宁静、产生遐想。70年代的城市没有光污染,即便中心城区的露天,满天星斗也是常态。乘凉的夏夜,认识了北斗七星,规整而清晰,如同精心的画作。人造卫星也很常见,悠悠而来,款款而去,目不转睛跟随之际,孩子的思绪也会神游八极,不知所踪。

  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的夏夜,眠于露天是人类消暑的本能,即便没有风,也比困在闷热的屋内强。孩子热力大,也更贪凉,如果露水重,又没有盖好被子,很容易着凉,第二天闹肚子。有经验的家长,会在下半夜将孩子叫起来,揉着惺忪睡眼,回到房间继续睡。想起劳累一天的大人,在深度睡眠中,还要惦记孩子,往往有一点感动,正好能抵消无法继续享受的不满。

  后来电风扇取代了芭蕉扇,空调又淘汰了电扇。未及盛夏,人们就早早躲进空调房里,在免除汗出麻烦同时,皮肤的调温连同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那些苦中作乐甚至以苦为乐的群体闲趣,以及简单质朴的生活对孩子的历练、丰富和浸润,不知不觉都成为了记忆。(空山人语)

 

[责任编辑: 周雨濛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合肥:临工子女走进动车运用所

    合肥:临工子女走进动车运用所

  • 合肥:土壤修复让污染地块获得“新生”

    合肥:土壤修复让污染地块获得“新生”

  • 农业“智”造|“科技特派员”来了

    农业“智”造|“科技特派员”来了

  • 乡村振兴在行动|这是一群“种子”选手

    乡村振兴在行动|这是一群“种子”选手

  • 起舞追梦,轮椅上她的人生绽放精彩

    起舞追梦,轮椅上她的人生绽放精彩

  • 乡村振兴在行动|一“芝”独秀满园春

    乡村振兴在行动|一“芝”独秀满园春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