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发布“关于公示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名单的通知”,中国声谷成功入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根据《商务部等7部门办公厅(室)关于组织申报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的通知》(商办服贸函〔2021〕355号)要求,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知识产权局、中国外文局共同开展了语言服务在内的4个领域的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评审认定工作。经地方申报、省市商务和相关领域主管部门初审推荐、第三方机构客观指标评审、专家评审、部门工作组复核等程序,已认定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14家,中国声谷赫然在列。
至此,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AI重要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已先后获得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等十一大“国”字号荣誉资质,形成产业发展最优环境。
产业平台服务优质
科技创新能力强劲
产业配套做强、平台支撑做全、技术创新做实是大力推进基地建设的主引擎。中国声谷除拥有完善的企业研发办公及生活配套外,还有已建成的语音开放平台、NLP开放平台、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平台、智能写作平台等技术开放平台,和智能营销平台、智能制造中心、适配中心、可见可感平台等产业支撑平台,以及投融资平台等,这些平台都将推进AI技术向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广应用。
其中,翻译笔、双屏翻译机、智能办公本、智能语音鼠标、智能交互可穿戴设备、会议速记机等百余款创新型语言服务类终端已走进市场。
砥砺八载,中国声谷技术体系日趋完整、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创新研发日益活跃、产学研用协同网络不断拓展,并在科大讯飞、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和顶级研发机构的引领下,在智能语音产业领域搭建起覆盖“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技术+数据计算技术+智能终端技术+行业应用技术”全方位的产业技术体系,带动了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如,基地企业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语音转写、机器翻译、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等领域技术已是国际领先。
早在2020年,“中国声谷”入驻企业智能语音相关授权发明专利已高达130余件,软件著作权1000余件,牵头、参与制定标准20项。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推动合肥市成功入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人才培育全面赋能
产业学院共建共享
在人才培育方面,中国声谷通过“院校培养+基地实训”的模式,推进引企入教、创新融合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吸引人工智能各行业各领域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并陆续与各大高校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等)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在共创人才梯队、共建产业学院、共享技术成果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为AI的人才培养提供成套方案,为校企合作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教学方案。
早在2021年4月,中国声谷就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启动“四院一谷”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动各方在平台建设、技术转移、项目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互通合作,通过“四院一谷”的建立,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针对五方发展中缺少激励机制的共性问题,共同设立科大硅谷创新策源基金,探索建立项目团队跟投机制。
下一步,中国声谷也将围绕“产业+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专业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和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积极为安徽省打造“三地一区”、合肥市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人才资源服务,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探索新的模式。(黄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