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合肥肥东:包公文化圈粉年轻一代-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4/22 14:53:56
来源:肥东县委宣传部

合肥肥东:包公文化圈粉年轻一代

字体:

  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包公故里,无论是看一场原汁原味的庐剧《包公打舅》,听一曲荡气回肠的《青天赋》,还是选一枚精致的包公清心香囊,品一席色香味俱全的包公家宴,从视觉到听觉,从嗅觉到味觉,都能深刻感受到包公文化。

  近年来,肥东县深挖包公文化内涵,通过创新表达、文旅融合、数字化传播等手段,擦亮包公故里IP,包公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圈粉年轻一代,为新时代的廉洁教育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从历史资源到文化IP:肥东的“包公家底”

  包公,是历史上清官廉吏的典范。他在肥东出生、求学、成长、奉亲,将孝廉文化根植于这片土地,成为肥东最闪亮的文化名片。

  肥东县包公镇一直保留着包氏宗祠、花园井、荷花塘等历史遗迹。2016年,肥东县抢抓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机遇,将包公文化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引擎,多维度培育文旅业态,全力塑造“包公故里”金名片,包公故里文化园成为热门旅游地,并入选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

  创新“三板斧”:破圈年轻群体

  前不久,肥东县举办包公文化日活动,发布了“包公文化印记”联票,设置了宋风市集、宋代收藏展、“肥东洋蛇灯”非遗体验区,举行了“包公奇案”、下棋、蹴鞠、投壶、射箭、捶丸等互动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肥东包公破圈的“秘诀”离不开这“三板斧”。

  文旅融合“斧”。肥东县依托包公出生地和包氏宗祠古遗迹,投资近2亿元,还原宋朝建筑风格,打造全景式展现包公“孝、廉、智、正、忠”品质的旅游景区。包公故里文化园占地约5.1公顷,不少身穿宋服的年轻人穿梭于其间,拍照打卡,成为景区里一道流动的风景。

  创新表达“斧”。为“圈粉”年轻一代,肥东县紧扣故里文化特色,在包公故里文化园景区精心打造了“儿时”“还乡”“断案”三大实景演出,让游客穿越时空“陪伴”包公读书、“见证”包公孝亲、“旁观”包公断案,身临其境感受包公优秀品质。推出剧本游《包公源密码》,形成集挑战、探索、解谜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让Z世代在沉浸式体验中解码包公文化。牵手高校举办包公文创设计大赛,开发出包公文创雪糕、包公IP盲盒、包公书签、冰箱贴等文创产品10余种。

  数字技术“斧”。肥东县整合当地文旅资源,建设“包游肥东”智慧文旅平台,涵盖热门景点推介、导游导览、景点预约、美食美宿推荐、文创特产销售、游记攻略等特色服务,让游客一键畅享“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智慧服务,在指尖便可畅游包公故里。同时肥东县还将包公文化与美食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等元素跨界融合,打造包公故里文旅节庆矩阵,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当下的肥东,正以包公文化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全域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构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县域内文旅业态场景集聚多元,文旅等相关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目前,肥东县正在以包公故里文化园为核心,全力打造占地1000亩的包公源旅游项目,将其建设成集文化传承、现代文旅体验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打造虚实结合的智慧文旅体验,开发廉政培训基地,构建“教育+旅游+培训”的复合型产业链,争创国家级廉政教育基地。

  同时,联动周边潜龙宫国家级非遗肥东洋蛇灯、棋盘石书院民宿、途居合肥包公源房车露营地和浮槎山景区打造包公故里文化旅游圈,满足年轻人对“文化+潮玩”的无限想象。

  天下包公,故里肥东,文脉赓续,生机勃发。从“借势包公”到“定义包公”,肥东正以文化创新之笔,引包公故里文化“活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绘就县域发展的时代新篇。(彭红玲)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