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轻柔地拂过当涂大青山,万亩桃林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粉色颜料盘,刹那间绽放出漫天芳菲。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春日之约,早已不是一场花事,更是一场从传统农业迈向文旅融合新时代的华丽蝶变。
破局单一赏花游:
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机”
曾经,当涂大青山下的这片土地,仅有农户辛勤耕耘果园,桃花盛开也只是农忙时节的自然点缀。随着旅游市场的兴起,当地敏锐捕捉到桃花背后的潜力,决定以花为媒,开启文旅探索之路。早期的桃花季,主要是周边游客前来赏花,配套设施有限,旅游体验较为单一。但当涂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挖掘、持续创新。
走进今年的桃花季现场,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文化气息。桃花庙会上,当涂民歌婉转悠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指尖翻飞间,古老艺术与烂漫桃花相互映衬,赋予了桃花季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民俗文化不再是深藏闺中的“老物件”,而是借助桃花季的舞台,走进大众视野,实现了传承与发展。
构建沉浸式体验:
从“打卡赏花”到“深度旅居”
除了漫步花海,游客还能参与各类趣味活动。今年的桃花季特别设置了亲子互动和场景游戏环节,让游客在欢乐中增进亲子关系,体验别样的春日乐趣。来自南京的张女士一家,除了购买特色农产品外,还参与了民俗手工艺品制作体验课程,“这次来赏花,没想到能玩得这么丰富。买了些桃花酒和手工剪纸当纪念品,孩子们还做了手工,体验感特别好!”
特色美食街区里,当涂大肉面、酥脆的采石矶茶干等当地小吃令人垂涎,满足了游客味蕾。周边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白墙黛瓦与桃花相映成趣,为游客提供舒适惬意的住宿环境,让游客从“走马观花”的一日游转变为深度体验的休闲度假游。
“以前游客来,就是吃个便饭。现在不一样了,除了餐饮,住宿、特色文创产品都很受欢迎。游客消费多元化,我们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今年收入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0%。”在桃花村经营农家乐的王老板感慨道。
激活产业生态圈:
一朵桃花的“链式裂变”
围绕桃花,当涂延伸出了一系列产业链。桃花酒、桃花饼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还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令人瞩目的是产生了产业协同效应:花海景观带串联李白文化园、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甑山生态园等景区,形成“春赏桃花夏采莲,秋品螃蟹冬泡泉”的四季旅游格局,带动餐饮、交通、零售等业态整体升级。
“最初举办桃花季,我们是希望利用桃花资源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但在实践中发现,单纯赏花难以形成持久吸引力,于是开始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将民俗、非遗融入其中,丰富游客体验。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当涂县桃花村党委副书记毕银根说道。
蝶变启示录:
从“一朵花”到“一个生态圈”
这场持续多年的文旅实践,创造了三个“转变”:从单一观光到复合体验,从季节性活动到全产业链运营,从乡村旅游到县域经济引擎。见证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发展。谈及未来发展,当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站,我们要做好桃花的永续文章,开发更多具有当涂特色的文创产品;加强与周边景区联动,推出综合旅游线路。当涂的目标不止于打造节庆IP,更要构建以桃花为媒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让每一片花瓣都成为讲述乡村振兴的生动语言,让每一缕花香都浸润着传统文化的时代芬芳。”(通讯员 戴丽 孟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