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安市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指引》发布以来,六安市优化供给、改善服务、创意频出,旅游消费场景日渐丰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
打造新业态,特色文旅产品不断涌现
六安市注重融合发展,立足自身资源特色,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精心打造100多个网红打卡点。全市28处休闲露营地各具特色,成为连接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传统与创新的重要纽带。
“一湖秀水天地间,四面青山如碧环”。中沏茶旅见山水露营地位于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村,以茶为主题,一入营地,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和朋友开启一场山野之间的露营,品茗山水,举杯言欢,远可眺望湖中美景,近可开启皮划艇之旅,向野而生,归心自然。
低空飞行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不仅能够提供独特的空中观光体验,还能够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感受。
安徽汉驰通用航空飞行营地总投资约5000万元,占地约80亩。拓宽应用场景,积极探索“通航+旅游”“通航+文化”“通航+应急”等多元化融合模式。公司负责人汪胜利介绍:“我们精心设计了5条常规空中游览路线、6个飞行空域及2条特色航线,飞行距离自10公里至50公里不等。从直升机360度全景视野俯瞰,佛子岭水库湖光山色、六万情峡幽深峡谷、白马尖云海日出等大别山壮美景色一览无余。”2024年,该营地接待游客28744人,7891个架次,营业收入近千万元。
拓展新空间,全新体验激活旅游热潮
年轻人的旅行方式和消费习惯,对旅游产品与业态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力,注重社交、分享与个性化表达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旅游新生力量。六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国伟介绍:“景区升级是必然之势,我们指导全市重点景区制定‘一景一案’提升方案,正在谋划召开全市景区提标进阶转型跨越大会,打造市场竞争力更强的高质量旅游景区。”
据了解,目前万佛湖景区升级改造燕子岛百鸟长廊休闲微景观,增设周瑜岛草船借箭、广场鸽投喂、马术项目、龙王岛丛林穿越户外拓展项目等,增添了水上降落伞、水上摩托、水上浮桥、灯光秀等旅游项目,提高游客水上娱乐项目的参与度、体验度。如今,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万佛湖景区总是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人头攒动的火爆景象。今年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28.48万人次。
抢占新赛道,数字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随着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以智慧和创意重构旅游场景、打造文旅产品,成为市场竞逐的赛道。
金寨汤家汇红旅小镇“十万剧场”打造沉浸式、元宇宙红色演艺戏剧《立夏》,以1929年在金寨爆发的立夏节起义为原型,融入新型数字科技,入选全国文化元宇宙特色案例、安徽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星火相传》则结合数字孪生、空间计算、动作捕捉、VR等元宇宙科技,让年轻人“穿越时空、化身英雄、完成任务”,体悟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此外,六安市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整合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建设“六安文旅”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开发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电子智慧导览系统。“平台为公众和游客提供文旅资讯、产品推介、资源展示、导航导览、信息查询等丰富、多元、精准的文旅公共服务,实现‘一机在手,畅游六安’,满足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服务需求。”六安市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主任涂福磊介绍。
增添新活力,乡村旅游绘就绚丽画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2025年2月以来,六安市精心推出“春游江淮 千姿百态”2025年“春在六安等您来 万紫千红大别山”六安市主场活动暨六安市第十七届桃花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等,有效释放春季乡村旅游消费潜力,全市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霍山县凡冲茶海研学基地围绕茶生态、茶旅游、茶体验,打造“凡冲湾”景区品牌,设有户外拓展、研学旅游、采摘体验、炒茶制茶、大锅灶等为一体的旅游体验项目。“我们将自然生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解霍山茶文化、体验农耕生活、感悟红色历史的实践平台。现在我们的客单应接不暇,高峰期每天有4000多名学生在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基地负责人陈为兵介绍。
下一步,六安市将围绕打造“全国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全域旅游,逐步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开展“极致服务看六安”旅游安全服务体系化提升行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文旅体验。(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