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安徽农业大学黄陂湖生态监测团队在庐江黄陂湖湿地开展例行生态监测时,发现了两只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安徽省二级保护鸟类赤嘴潜鸭。经确认,这是合肥地区首次记录到该鸟类,为当地生物多样性增添了新成员。
在庐江黄陂湖北岸,一雌一雄两只赤嘴潜鸭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弋。雄鸟特征鲜明,头部橙色,嘴部鲜红。雌鸟整体呈淡褐色,具有独特的白色脸颊和褐色头顶。它们灵动的身姿与波光粼粼的湖面相互交融,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画卷。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陂湖生态监测团队负责人田胜尼介绍,在过去三年的系统调查中,团队在黄陂湖及整个合肥地区均未发现赤嘴潜鸭的踪迹,此次发现极有可能是合肥市鸟类记录中的新成员,意义非凡。
赤嘴潜鸭俗称大红头,属于狭嘴潜鸭属大型鸭类。它们每年春季从南方越冬地不远千里迁往西北繁殖地。这种鸟类对生态环境要求严苛,此次它们跨越千山万水现身黄陂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庐江湿地生态功能的显著提升。
庐江黄陂湖水域面积达4.5万亩,大片浅滩湿地错落分布,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理想的栖息之所。这里已然成为众多珍稀鸟类的天堂,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短嘴豆雁等都在此留下了栖息觅食的身影。
近年来,庐江县大力推进黄陂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实施退耕、退渔、退养“三退”还湿,开展植物复建、鸟类栖息地保护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黄陂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这说明黄陂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栖息觅食。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黄陂湖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让这片湿地成为更多野生动物的美好家园。”庐江黄陂湖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任欢说。(张世红 卢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