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积分“存”美德-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3/21 08:33:15
来源:安徽日报

文明积分“存”美德

字体:

  春日里,在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白墙黛瓦的村居掩映在油菜花海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人头攒动。“我上个月参加环境整治攒了100分,今天上午又做了志愿服务,可以换套文创书签啦。”近日,村民秦正芳手持“文明存折”向记者说。

  这张存折里存储的不是金钱,而是当地推行“道德银行”积分兑换制度以来,村民们积攒的文明“财富”。在湾沚区的乡间,“存美德、兑幸福”的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以行积分,以分换礼。”湾沚区文明办负责人指着墙上张贴的《道德银行积分细则》介绍,该区依托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构建起“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的复合型实践场景。村民可以在环境整治、孝老爱亲、村庄公共事业服务等多重场景按标准兑换“道德积分”,1分等同1元购买力,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文创礼品、农产品礼盒等。

  移步六郎镇易太村,白墙上的“易家宴”三个字格外醒目。300多平方米的宴会厅内,20张圆桌整齐排列,墙上张贴着788元至988元的推荐菜单。

  “咱们村离芜湖市和湾沚区都比较远,过去办场红白事,光场地费就要多花四五千元。”新风推荐官沈左翔的账本里,记录着村民从“讲排场”到“比文明”的观念之变,“我们利用村部楼上的大讲堂,配齐水电、桌椅、炊具等设立新风堂。村民有了固定场所办酒,既有效避免了治丧扰民问题和流动宴席安全隐患,又减少了他们的‘办事’开销。参与新风推广的村民还能额外积攒道德分呢。”

  近年来,湾沚区结合“一镇一策”治理方案,将红白事简办、抵制封建迷信、反对高价彩礼等新风尚纳入积分考核体系,通过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和星级文明户动态评定机制,引导村民自觉破除陈规陋习。

  “积分制不仅量化了文明行为,更激活了基层自治的内生动力。”湾沚区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从环境整治的“面子美”到乡风文明的“里子实”,湾沚区正用一把“道德标尺”,量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明新高度。(记者 阮孟玥)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