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叶集区积极发挥“文学之乡”的优势,坚持“文化润民”,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坚持文旅赋能、创新发展,打造别样“文化”小城。
文化供给,赋能美好生活。夯实全区文化阵地,构建完备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创建省级公共文化空间4个,持续开展“馆站村”三级帮扶,开设公益课、少年文学院等372班次,累计服务逾33万人次。坚持把叶集文化元素融入火车站站前广场、台静农纪念馆等周边环境提升项目和3处网红打卡点建设,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
推陈出新,促进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创建国家级4A景区为契机,以“三廊一航”建设为主线,全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叶集旅游资源,以自留地养生谷、史河非遗民俗文化村、花样果岭为主体,实施景区创建工作,力争实现3A级旅游景区零突破。持续推进颐高叶集特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项目一期现已基本建设完成。利用果岭风貌打造江淮果岭平岗综合文旅项目,花田·岭上接待中心于去年7月试营业,现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就业100余人。
多点发力,加快破壁出圈。深入挖掘、阐释大别山红色文学内涵,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学联盟活动,谋划文化叶集IP,持续提升中国“文学之乡”影响力。与金山区、固始县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将两地优秀文艺作品引入叶集区春晚。参加上海市民“晒书节”、长三角文旅惠民市集、上海五五购物节等活动,提升叶集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一河两岸一座城”总体规划,将“一带五组团”旅游风景道规划与固始县国家级风景道深度融合,打造旅游廊道,串联旅游资源。(郭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