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点线面”齐发力 和美乡村展新姿-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2/19 09:40:05
来源:马鞍山日报

“点线面”齐发力 和美乡村展新姿

字体:

  初春时节,在和县乌江镇宋桥村曹庄自然村,远远看见休闲小广场,数棵梅枝晕染一片红云,点点梅花含苞待放。行走在村庄,水塘清澈,道路干净整洁,村庄一派祥和。

  近年来,和县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坚持点线面结合、规建管并重、农文旅融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中心村48个、美丽宜居村庄381个。凤台村等4个村入选全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2024年和县被评为全省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规划引领,全域整治绘新貌

  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先行棋”。和县聘请南京、深圳等地高水平设计院,完成了全县79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和县通过召开村民组会议、现场走访等形式,充分组织村民参与各环节,尊重群众意愿,提升规划科学性。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和县高标准推进,大力实施“组户通”工程,累计投入专项债等各类资金3.8亿元,新建进村入户道路650公里,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和县投入7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供水主管网覆盖全域农村,改造二、三级管网720公里,保障了村民的安全用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370公里,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持。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和县将全县1855个自然村划分为基础版、提升版、精品版、主题版、产业版五个标准,分类开展整治,建立“红黑榜”和“以奖代补”考核机制,严格兑现奖惩,激发各村整治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将农村划分两大片区开展新一轮市场化保洁,全面提升农村保洁水平,整合涉农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共7000万元,推进12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和46条黑臭水体整治;整合涉农资金760万元扎实开展“万村清万塘”工作,2024年共整治229口塘,其中清理整治类180口、提升类32口、开发利用类7口,村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典型示范,点面结合展新姿

  和县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注重典型示范,通过“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方式,打造出独具魅力的乡村风貌。

  在“点”上,立足村庄人文、产业等资源禀赋,开展“一村一主题”行动。目前,乌江宋桥楚汉文化村、历阳太平蔬菜主题村等9个村庄已初见成效,西埠鸡笼山麻油主题村、功桥长建红色文化村等7个村庄正在建设。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和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让每个村庄都独具特色。

  在“线”上,和县重点围绕“一区两线”(鸡笼山片区、国省干道沿线、长江沿线),持续推进6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近三年已滚动投入6亿元,涵盖175个村庄,打造出陈百户、杨友道等一批精品和美乡村。同时,加快推进“0号公路”全域风景道建设,丰乐古道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公路,花月大道获评全国“公路+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

  在“面”上,和县坚持和美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相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民宿餐饮、研学康养、采摘观光等新业态,2024年举办霸王祠“三月三”庙会、第五届林海百花节、第七届和县茶文化节等10余场节庆活动,通过“旅游+节庆”拉动文旅消费。2024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次预计190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预计4.2亿元。

  产业支撑,富农强村增活力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和县在和美乡村建设中,通过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让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足。

  突出规模化,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已建成57.7万亩,占耕地面积80.5%。2024年结合争取的国债资金、上级补助资金1.13亿元,和县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98万亩,为历年来最多,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达47.93%,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突出特色化,做好善厚种子、西埠麻油等“土特产”文章,发展壮大草莓、黑木耳、羊肚菌、小龙虾等特色农业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善厚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推进“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县获评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十强县。深化村集体经济“培强扶优”工程,全县8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占比达42%。

  突出产业化,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全县现有家庭农场、合作社133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截至2024年底,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74.3亿元,同比增长7.2%。

  治理创新,良法善治促和谐

  在乡村治理方面,和县创新治理模式,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以自治化解矛盾,推广乌江“老徐工作室”、历阳“小巷调解室”等乡村治理经验,整合网格员、“五老”人员、乡贤等多方力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议事协商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以法治定分止争,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各镇设立10个“法官便民联系点”,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诉讼服务,健全镇村调解组织,积极探索“百姓评理、调解说理、审查明理”治理新模式。2023年,全县共调解各类纠纷3300件,调解成功率达99.2%,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49个。

  以德治春风化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出台红白喜事操办指导标准,倡导不大操大办。和县统筹现有资源,推动“道德积分”与党建引领信用村“和美积分”等积分制工作并轨整合,第一批18个试点村、第二批15个试点村正在同步建设。

  通讯员 刘广凤 孙梦园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