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解冻,万物复苏。宁国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似一声春雷催人奋进。
这是一场聚焦先进的大会,表彰了2024年度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高层次人才和新市民代表,由此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宁国始终把发展摆在“头版头条”,把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放在“C位”,将与众多企业一道,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诚如宁国市委书记倪志品在大会上所说:“从年头到年尾,大家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高质量发展领跑靓丽山城
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是一以贯之的宁国担当,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
249个市级重点项目平稳落地,308个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亮相山城;全省唯一县域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建设,谋划多年的万家水库正式开工……2024年,宁国市坚持把项目、招商、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和生命线,抢时间、争进度,一个个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滋养壮大,展现出了强势的发展后劲。
一个个项目的堆叠与累积,夯实了全省百强县的实力和地位,进一步坚定了宁国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信心与决心。当然,不陶醉于既有成绩,不回避发展痛点、难点,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自我加压,也是当下不可忽视的课题。
“大力支持‘两重’项目等政策机遇,坚持长短结合和效益导向,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好项目,积极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力争新入库省级以上重点项目12个以上。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万家水库等建设,实施市级重点项目240个以上……”展望未来,紧盯经济发展“牛鼻子”,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以有效投资夯实经济硬支撑。“新春第一会”上,宁国市已经给出了答案。
营商环境优化激活一池春水
一直以来,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是宁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吸引企业扎根发芽。
以数字化赋能智慧政务建设,当好“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店小二”;常态化召开政商恳谈会,为企业配备服务“专班”,打响“企业家日”“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季度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等活动品牌……在这里,政府与企业,不只是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是并肩而行,相互成就的伙伴和战友。
连续五年获评“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居第7位,是宁国的实力,更是宁国的底气。
2024年,103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推行“三减三极”,环节减少37%,材料减少16%,办理时限压缩至2.1天;22.5亿元各级各类惠企政策全面落实,新增贷款56亿元……一连串扎实的数据,成为了宁国近年来坚持项目“硬支撑”和营商“软环境”的生动注解。
经营主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营商环境就优化什么、推进什么。
开放创新推动产业链更新迭代
作为全省三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宁国市不断延伸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提升竞争力,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宁国本身具备比较完善的基础,为产业本地化提供了支持,让整个产业链比较齐全,生产过程更流畅。” 在安徽拓扑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林辉看来,从每天几千到几万个成品的飞跃,得益于宁国汽车产业链的延伸与丰富。
“一企一策”“产业基金及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让园区企业抛却后顾之忧,“与多家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2024年,宁国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3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家,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64家。
如今的宁国,无数中小企业正依托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而迅速成长壮大,耐磨铸件、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相信在2025年,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产业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认定、激励等制度,也会进一步完善。
“小切口”推动“大治理”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过去一年的宁国,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上涨。
银龙飞驰,焕发新生。“宁国南站”正式通车,游子心中乐,异乡似故乡;河沥溪老街全新亮相、皖南川藏线十周年活动、畲乡三月三民俗文化、乡村咖啡馆、龙门滑雪场热度不减,农文旅融合,遍地开花。
便民改造,美丽山城。全年投入民生工程资金8.5亿元:建成绿道5.5公里、景观节点工程3处;14个老旧小区、18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新增城市停车泊位5060个;完成燃气管道更新改造9公里、“瓶改管”3800户。
稳定就业,保障民生。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30个,建立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60个,新增公办幼儿托位100个,县域就诊率提升至90.1%,甄选解决“宁呼我应”群众诉求852个。
“我们将时刻把民情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期盼抓在手上,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坚决办好民生实事,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改造、兴建更多的便民道路与设施,不断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聚焦“一条路、一湾湖、一座城”,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整体推进“皖南川藏线”“皖南青藏线”并线……
站在春天的起点,宁国已准备好向更远处进发。(吴梦竹 凌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