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逛博物馆 新春流溢文化味-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1/26 08:38:40
来源:安徽日报

逛博物馆 新春流溢文化味

字体:

  近日,小朋友在芜湖市繁昌博物馆里参加研学活动。 本报通讯员 肖本祥 摄

  描金彩绘云气纹朱雀攫蛇漆豆!这件来自战国时代的漆器,文物名称包含了诸多信息,见证了战国时期漆器的精致繁复。但是,这件漆豆今年的“出圈”要素,必然属于以曲身盘蜷之状构成漆器底座的那条“蛇”。蛇被朱雀所“攫取”,却被观众所“宠爱”。

  新春将至,围绕生肖元素的文物大盘点,是每年博物馆的常规举措,也是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展览项目。安徽博物院收藏有多件含有蛇元素的精品文物。其中,战国“彩绘云气纹朱雀攫蛇漆豆”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自天长市安乐镇。另一件战国“展翅攫蛇鹰”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自寿县朱家集楚王墓。鸟蛇相斗的题材,在战国时期较为多见。随着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成果的不断公布,博物馆的现有藏品与最新考古成果梦幻联动,带动了大众对于楚文物、战国文物的极大热情。

  展览介绍自然界中的蛇、文物上的蛇、民俗文化中的蛇,展出百余幅有蛇元素的藏品图片,“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春节前夕与观众见面。此次生肖展将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庐阳馆以及全省16个地市博物馆同步推出,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蛇文物”将以图片形式齐聚展览。

  或是馆际交流、创意联动,或是立足本土、深挖资源,博物馆里每年的跨年新展,总能唤醒到访者的心声:或是“不出家乡走遍中国”,或是“在他乡遇故知”。

  春节前夕,阜阳博物馆与吐鲁番博物馆合作,迎来了新疆吐鲁番汉唐文物精品展,汉唐古器带来丝路风采。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蚌埠市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新春之际联袂打造了“墨舞龙蛇——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甲骨文书法楹联展”,共展出甲骨文楹联作品61件。新春时节,安庆博物馆引进了安徽博物院的《神工天巧——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展》,展示古徽州技艺,也呈现大众生活审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联合歙县黄宾虹纪念馆共同策划推出“贾而好儒——徽商的文化情怀展”,充分挖掘、展示和弘扬徽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

  博物馆里过大年,“年味”是观众和游客们共同营造的。近日,2025年安徽省“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大幕开启,线上,305万网友参与直播互动;线下,文创市集汇聚全省16个市的特色文创产品。春节期间,安徽省博物馆将系统围绕“迎金蛇贺新岁,享博物共华彩”主题,联合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结合馆藏文物资源,精心策划130多个展览和370余项近2000场社教活动,涵盖非遗展演、夜游博物馆等众多特色内容。

  新春时节,博物馆与大众的“双向奔赴”分外精彩,更多富有创意和特色的展览与活动,让更多人在博物馆提供的文化空间中,凝望厚重历史,对话多彩文明,赋予过大年以全新的仪式感。(记者 晋文婧)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