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肥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12/22 15:34:57
来源:新华网

肥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字体:

  “包拯生于此,成长于此……”在位于肥东县砚山脚下的包公故里文化园,讲解员正在为来访的游客讲解肥东名人包拯的生平。

  近年来,肥东县深入实施“生态文旅强县”战略,通过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将传承保护地方文化与发展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旅精品项目,走出了一条以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挖当地文化内涵 盘活乡村文旅资源

  近年来,肥东县依托其独特的文化优势,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肥东县深入挖掘包公文化内涵,建设了包公故里文化园等文化旅游项目,还举办系列包公主题文艺创作和文旅活动,推动包公情景剧演出、文创商品开发、文旅项目打造。

  位于肥东县砚山脚下的包公故里文化园,作为中国首个互动体验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园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2023年12月,包公故里文化园正式入选国家4A级景区创建单位,2024年11月被命名为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馆、蔡永祥纪念馆等多处红色遗址旧址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2024年,肥东县获评安徽省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入选安徽省十佳革命文物主题游径之“百万雄师 气势如虹”线路。

  目前,肥东县正对红色文化品牌资源全面提档升级,在旧址所在地撮镇镇瑶岗社区,以“渡江战役,红色瑶岗”为主题、占地100多公顷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文化生态园景区正在全力建设中,跑出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

  以“民宿+”为抓手 绘就田园新兴画卷

  近年来,肥东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积极发展民宿产业,使之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新动能、旅游消费的新阵地、乡村经济的新引擎、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载体。

  2018年,肥东县牌坊乡敏锐地捕捉到商机,盘活当地闲置的民房,与合肥东部新城文旅传媒有限公司招商引资引入第三方企业,共同打造肥东第一家乡野民宿“观稼园”,将旧时农户格局与周围民房、田园、菜园、果林、生态园、池塘、沟渠融为一体,做到“一步一景、一处一观”。

  “观稼园”民宿位于牌坊乡许井社区,地处众兴水库下游,周边环境优美,气候适宜,远离尘嚣,可以尽情享受乡野之美。2023年8月,该民宿三期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开工。“我们民宿带动了周边10余人就业,主要从事绿化养护、客房保洁、前台接待等工作。”“观稼园”民宿负责人李长泽表示。

  同时,为增强游客体验感,一方面,“观稼园”民宿采购当地手工农特产品包装成精美的文创礼品,一方面还与周边的蔬果采摘园、农耕文化儿童科普探索体验馆等当地特色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果树采摘、稻虾养殖等游玩项目,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内容,既盘活了当地农村闲置资源,带动居民致富增收,也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在肥东县,不只是“观稼园”,越来越多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及环巢湖旅游开发,以四顶山居、畈塘·拾吾舍、花田·侨乡里、雨悦山房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民宿聚集巢湖东岸,逐渐形成了环巢湖民宿集聚区。

  如今,肥东县以“民宿+”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以欢乐森林为代表的研学游、水清木华为代表的观光游、印象梁园为代表的采摘游、红石咀为代表的露营游、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游、包公故里文化园为代表的文化游、十八联圩为代表的生态游,并以长古旅游公路为彩线串珠成链,擦亮“渡江红色文化”“包公故里文化”“巢湖生态文旅”三大名片。

  深化文旅体制改革,聚集文旅品牌效应

  近年来,肥东县持续深化文旅体制改革,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增加优质产品供给,推动全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六家畈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拥有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建筑群——六家畈古民居群,是合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建成畈塘民宿群、淮军文化陈列馆、玉兰故事馆、侨乡别院、1952·粮仓文创园等设施景点。

  六家畈在改造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还挖掘独具特色的巢湖文化、淮军文化和侨乡文化内涵;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条集城乡微度假、研学旅行、户外运动、沉浸式夜游生活等特色文旅产业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此外,肥东县还将地方传统民俗、非遗工艺、特色美食等融入旅游,打造长临古街、撮街等特色街区,形成一批品质高端、业态新颖、特色鲜明的新业态新场景,其中环巢湖民宿,桂花台、观海、哈比、途居包公源等露营地,以及其他项目产品享誉省内外,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体验。

  据统计,2024年,肥东全县预计接待游客835万人次,同比增长11.3%;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3.8%。(刘晓然 梁雨敖)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