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灵璧县黄湾镇开源养牛专业合作社的牛舍,只见黄牛正在吃着由秸秆制成的饲料,饲养员王允田边喂料边清扫牛棚、收集牛粪。
“这960多头牛是咱合作社的宝贝,牛粪同样也是一笔财富。”合作社负责人李强说,收集的牛粪发酵后养殖蚯蚓,仅销售蚯蚓一项每年就能增收100多万元,所以蚯蚓有“小金条”之称。
李强告诉记者,牛的饲养成本并不高,饲料主要是由秸秆发酵制成的“压缩饼干”和“面包草”,但牛粪如何处理令他头痛。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李强尝试用牛粪养殖蚯蚓,形成了“秸秆养牛—牛粪养蚯蚓—渣料形成有机肥”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模式,不仅解决了“老大难”问题,每年还能增收百万元。
在加工车间,一排排发酵的牛粪呈长方形堆积在一起,足有50多亩,下面就生长着蚯蚓。村民付春侠负责养护这些蚯蚓,每天可领取70元的工资。
“我们养殖的蚯蚓生长快、品质好,吸引了全省各地的客商。”李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蚯蚓每年产量约1500公斤,每公斤可卖20元左右,每亩每年收益约3万元,而培育蚯蚓后的渣料还是一种有机肥,可种植瓜果蔬菜。
黄湾镇党委委员郭续松介绍,该镇依托肉牛养殖,打造了占地380余亩的循环产业基地,集秸秆收储、饲料加工、养牛、蚯蚓养殖、蔬果和粮油种植于一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推进高效生态农业。
近年来,养牛大县灵璧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出“秸秆+肉牛+蚯蚓+蔬果、粮食”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和“畜禽养殖+加工—畜禽粪便+废菌棒—菌菇—有机肥—农作物”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还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优化。记者 何雪峰 本报通讯员 邓 朋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