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丨华龙洞!东亚人从这里走来 -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12/09 08:52:38
来源:新华网

新华鲜报丨华龙洞!东亚人从这里走来

字体:

  新华社合肥12月8日电 题:华龙洞!东亚人从这里走来

  新华社记者陈诺、张泉

  人类从何而来,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重要课题。

  12月8日,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共同参与的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发布成果,提出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华龙洞遗址洞口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华龙洞遗址为探索东亚地区现代人演化过程提供了哪些重要支撑?

  1988年,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的村民在修建羊圈时发现大量碎骨化石。后经多次系统发掘,一个研究人类演化的“宝库”逐渐揭开面纱。华龙洞遗址是继周口店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大致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演化历程。例如,在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就属于直立人。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华龙洞人生活在约30万年前,这一时期正是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

  “同时,华龙洞遗址发现的化石数量多、种类丰富,其中还有保留了完整人类头骨和下颌部的珍贵化石。这些都令华龙洞遗址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院士说。 

  华龙洞遗址2015年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及其复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为何判断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长相是关键!

  2015年,华龙洞出土了一件完整人类头骨,研究人员复原了她的容貌,发现这个13岁左右的“东至姑娘”长得有点“现代”:凹陷的眉间、较深的泪腺窝等。她还有和现代人相似的下巴,而下巴被认为是现代人的标志性特征。

  “呈现这么多现代人面部特征的古人类化石,此前在中国乃至东亚同时期人类化石记录中从未有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介绍,这说明,东亚地区人类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大约30万年前已经在华龙洞率先发生,比以往认知提早了8万年至10万年。

  华龙洞遗址2024年出土的人类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当年华龙洞人的生活怎么样?

  约20个个体的古人类化石,400余件石制品,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以及大熊猫、剑齿象等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发掘成果显示,当年华龙洞附近很热闹。

  “有老有少20多口人的大家庭生活在此,他们捕猎、采摘果实,各有分工,甚至还辟出专门的餐厅。”吴秀杰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介绍,华龙洞遗址距离发现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的马鞍山和县、南京汤山等地都很近,说明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物种丰饶,适宜人类生存、繁衍。

  “中国百万年人类史,华龙洞遗址将持续给出有力实证。”徐星说,科研人员正在抓紧对出土化石进行多学科研究,未来还将逐步扩大发掘范围,为探索人类起源、演化之谜给出更多“中国答案”。

  策划:陈芳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安徽分社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