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精准定位燃气、供水管道泄漏点?如何提升城市的智慧度与便利度,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近年来,地处皖西北的安徽亳州市针对城市管理问题,创新搭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完善智慧市政、智慧环卫、智慧园林、综合执法等系统功能,发挥数字平台作用,赋能城市管理,守护运行安全。近日,该市经验做法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在第65期《建设工作简报》中编印推广。
2000年5月获批设立的亳州市,是安徽省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这次在数字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等城市建设治理前沿性探索上在全国“冒个尖”,展现出了锐意突破的劲头,其背后不仅有安徽正在深入实施的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的驱动,也基于安徽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探索出的可行路径。
打造“电子听漏工人”
打开窨井盖,将手机移动工作台连接到窨井内壁上的监测设备蓝牙。瞬间,甲烷状态、浸水状态等信息数据通过手机屏幕清晰反映出来……11月8日,城市生命线监测运维技术人员王坤坤正忙着日常巡检维护。
“一旦发生燃气泄漏或沼气聚集,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并报警。指挥大厅值守人员会通过城市运管服平台发布预警,及时安排权属单位人员前往现场处置。”王坤坤说。
在亳州城区,燃气管网及地下相邻空间共部署安装了1840套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基本实现对亳州市燃气管网较大风险及以上区域监测全覆盖。系统还将73处高位监控纳入燃气管线安全监测,利用其足够的高度实现大范围的精确监控,用于防止燃气管线周边第三方施工引起的破坏泄漏。
“它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眼睛’,时刻守护着燃气管网的安全。”王坤坤介绍,通过视频监控可以实时识别沿线及周边的施工情况,对威胁燃气管网安全的施工自动报警,及时联动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与处置。
“高科技监测设备代替了人耳,它们作为‘电子听漏工人’,可以24小时实时‘监听’。”王坤坤说,监测仪通过监测供水管道发出的特征声波信息,及时、精准地判断管道泄漏情况,打破了传统听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实现“三个转变”
近年来,亳州市结合城市更新,积极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生命线”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研判,提升城市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化解水平,提高城市韧性。
走进亳州市城市运管服指挥中心,电子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数据,实时显示着城市的“生命体征”。据介绍,该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于2023年12月正式接入城市运管服平台,按照“1+4”模式,即1个综合监测平台和4个专项监测系统,对覆盖全市主城区的17座桥梁、184公里的燃气管网、152公里的供水管网、575公里的排水管网等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情况开展实时监测、分析研判、风险预警、监督管理、协同处置和信息共享等工作。
随着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的接入,城市运管服务平台实现了城市安全管理模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保障、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从静态孤立监管向动态连续防控的“三个转变”。系统整合运行以来,已累计监测到沼气堆积浓度超限报警790起、供水管网渗漏预警27起、排水管网运行预警37起。
编入住建部培训教材
除接入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外,亳州市城市运管服平台还在原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完善了智慧市政、智慧环卫、智慧园林、综合执法、“五车”监管、共享单车等便民智能化系统场景。
亳州市城市运管服平台还聚焦公众服务,将城管“随手拍”接入“我家亳州”App,通过有奖举报的方式鼓励广大市民发现和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同时,增设城管“便民服务”,搭建“找公厕”“找公园”“找停车场”等便民服务事项,通过拓宽公众服务渠道,有效提升市民参与程度,构建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双向信息通道。
据介绍,该平台建设经验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的认可,被编入了住建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培训教材》第五部分市级平台建设案例。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在编印的第65期《建设工作简报》中,介绍了亳州市这一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当前,亳州市正在推进城市运管服平台提质扩面增效,加快推进二期应用场景建设。“二期建设完成后,将实现亳州市主城区较大风险及以上的燃气用户终端、瓶装液化气、水环境治理、窨井盖等领域安全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提高主动式安全保障能力。”亳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张守雨表示。(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