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军校录取人数由去年的20人增至51人,录取平均成绩达603.5分。
今年9月,野寨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这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
青山隐隐,竹木葱茏,一走进野中校园内,青松翠柏掩映着一座抗战烈士墓,碑文上介绍,985位抗战英烈长眠在这里已经82年。
庄严肃穆的忠烈祠内,不断有人前来凭吊,刻着每一位烈士英名的石雕,讲述着一个个抗战英雄的故事。
半山腰上,是野中博物馆,里面珍藏着一件件抗战实物,范苑声、乌以风等先辈的手稿和信札,还在静静讲述着80年前的往事。
今天,这里的烈士陵园已成为国家级抗战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长徐汉夫在这所中学工作了整整40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讲起野中的初创历史,思绪被带回到烽火岁月。
抗战期间,天柱山一带驻防中国陆军176师、138师、第11游击纵队。为表彰176师阵亡将士,弘扬他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安徽桐城、怀宁、太湖、宿松、望江、潜山、霍山、无为、庐江及湖北英山、黄梅、广济、蕲春等地民众捐资修建烈士公墓。后来,985具烈士遗骨被收葬于天柱山脚野人寨三祖寺附近的青山之上。
为抚养烈士遗孤,激励后人,同时为了护养公墓,潜山有识之士取“景仰忠烈”之意,在此创办了“安徽省私立景忠中学”——野寨中学的前身,如今已是安徽省重点示范中学。爱国精神在这里得以弘扬,从军报国的种子从这里撒向四面八方。
从那时起,景忠成人,精忠报国,融入代代野中学子的血脉,携笔从戎的种子发了芽。
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985位抗战先烈英魂,激励着野中莘莘学子。
野中人用好这一独特的思政课堂。他们在原有墓陵基础上,又先后建成潜山抗战先烈浮雕、潜山抗战纪念馆和抗战烈士浮雕墙。每年新生入校,第一堂课都是到这里缅怀先烈,告慰英灵。
近年来,在各方面大力支持帮助下,学校专门设立“长城奖学金”,重奖和资助报考军校的学生。今年,该校759名学生参加高考,161人主动报考军校,51人被20所军校录取。报考和录取军校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双胞胎兄弟吴跃飞、王书廷,今年同时从野中考上空军工程大学,在潜山传为美谈。
三
一方山水一方人。 野中人的国防情怀,深植于薪火相传的“红源潜山”。
潜山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百年来,潜山土地上留下许许多多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目前,全市拥有335处革命遗址,位居皖西各县前列,遍布每一个乡镇。革命文化哺育一代代潜山儿女拥军支前,也给野中学子注入报国从军无尚光荣的价值追求。
每年的清明和国庆,野中都要组织师生到潜山烈士陵园凭吊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潜山市委市政府注重挖掘红色资源,修缮一新的2万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内,烈士纪念塔、英雄群雕以及镌刻了911名烈士姓名的英雄墙和纪念亭,矗立起潜山人民的信仰高地。
陵园内,新建的潜山革命历史陈列馆,是野中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馆内展陈着党领导的潜山六次起义事迹,用各种实物图片讲述了红25军、红27军、红28军、红军潜山独立师、新四军第四支队和后方医院在潜山开展武装斗争的英雄故事。余大化、王效亭、郑志堂等12位中共潜山县委书记,9年时间前仆后继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和激励着无数潜山学子。
为了讲好先烈故事,潜山军人事务局四处征集烈士遗物,深挖革命史料,完善英烈名录,组织力量编写《潜山红色故事》《潜山烈士事迹汇编》《魂到天柱》等。
近年来,潜山市先后出台《潜山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军人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同时建立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机制,重奖立功受奖官兵。
(刘汉迪 叶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