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合肥高新区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在合肥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中,高新区就占了约70%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截至2023年12月底,合肥高新区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约1500家,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从高新区走向全国。前不久,合肥高新区的智能语音新兴产业基地还荣获我省最高级别的AAA等级评定,仅占合肥约1%土地的高新区,是如何竞逐人工智能产业赛道的?
进阶的“最强大脑”
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从核聚变模拟、太空探索,到医药研发、气候预测,甚至打车、购物等都要靠算力基础设施来处理海量数据。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合肥新一代算力集群——“巢湖明月”,一座淡蓝色的玻璃立方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亮,走进其中,一台超级计算机筑起两面近10米高的“算力墙”,伴随着服务器运转指示灯闪烁。
“这是一台每秒钟运算能力达1.2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由1500多台服务器构建而成,堪称‘最强大脑’。”“巢湖明月”由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该公司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张云蕾打了个比方,全国14亿多人,每人每秒做一次计算,需要将近100天才能做完1.2亿亿次,而这台超级计算机1秒就能完成。
算力的强大不仅是计算能力,更是对千行百业的赋能。张云蕾介绍,在“巢湖明月”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基础上,新建的合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建成的第一时间支撑了星火大模型的研发,为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工作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算力保障。此外,还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助力解决科研教育、智能制造等行业应用难题。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巢湖明月”合肥新一代算力集群已累计服务超600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支撑3000余个学术科研项目。
在巢湖明月运维楼的会议室,记者看到墙上有一条醒目的横幅——“决战100天,完成超量融合项目建设”。
“团队正在加快建设合肥超量融合计算中心,计划用百天奋斗完成。”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超量融合计算中心项目负责人王古月说,该项目将与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形成“量子计算”+“超级计算”的融合算力,目前,量子计算机运行所需基础环境已经搭建完毕,量子计算机主体设备陆续进场,预计本月完成量子计算机硬件搭建。建成后将推动量子计算在气象预测、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探索。
不只是“巢湖明月”,中国电信安徽智算中心、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等算力平台以及“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相继在合肥高新区布局,不断完善的算力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增添新动能。
持续招引新力量
大模型研发成功后,如何与行业用户精准匹配,做到完美适配?合肥图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致力于解决大模型落地“最后一百米”。
“通用大模型效果不错,但是对于行业企业来说准确率只有60%到70%,达不到企业的精准需求。”合肥图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余姗介绍,公司自主研发出文因大模型,可以轻松读取各类文本格式,快速审核文本内容,并给出专业的分析报告。在此大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企业的知识库并进行专业度的训练,就可以得到一个企业专属的“定制版大模型”。
余姗说:“像单文本的PDF文件,用文因大模型五分钟就可以进行读取和审核,并给出一个初步的核验结果,准确率约90%,可以为企业降本增效。”
当前,大模型市场发展不断提速,各类大模型竞相涌现。在合肥高新区,已构建起以讯飞星火大模型为核心,原子回声、羚机一动、国创星云等行业大模型不断涌现的“1+N+X”大模型体系,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企业是由合肥高新区‘双招双引’而来,最开始是被这里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政策所吸引,落地后,切实感受到园区对企业发展帮助,房租的租金给予优惠政策,还积极为企业招引人才。”余姗感慨。
图谱智能是合肥高新区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的缩影。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建立委托招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联盟、协会、智库等第三方机构的资源服务能力,强化项目资源对接,推动优质项目招引落地;进一步发挥以商招商工作优势,依托重点企业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此外,加强活动招商工作力度,紧抓重大活动举办契机,深化对接各重点参会企业,谋划优质项目落地。
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声谷企业陆续推出36款行业大模型,涉及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司法等多个细分领域。
让企业精准上“链”
如何及时洞察约1500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信息?如何为声谷企业精准牵线搭桥、创新招商途径?前不久,合肥高新区依托区域经济大脑,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智能化治理平台,用数据治理提升管理水平。
“人工智能产业智能化治理平台也叫中国声谷大数据支撑平台,2.0版本从去年11月底进行建设,目前刚进入试运行阶段。”合肥高新区经发局产业处处长王佳奇介绍,平台目前已汇聚声谷企业约1500家,包含企业信息归集、AI产业与技术图谱、创新链融合、数字招商、政策兑现等多个板块。
记者看到,在声谷大数据平台上,企业的融资情况、能源消耗、产品发明专利等清晰呈现,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分布情况同样也是一目了然。
“建设这个平台,可以更精准地为企业‘画像’,通过多层次数据收集,对企业建立多维度精准评价模型,并且实时监测企业运行情况;利用大模型和知识图谱相关技术实现从海量企业中精准分析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建立声谷企业潜在培育库,把未纳入声谷范畴的人工智能企业找到。”王佳奇告诉记者,以前企业的情况基本是人工摸排,耗费的人力、时间成本较大,且不够精准和科学,也很难实现全覆盖。
王佳奇介绍,在产业化方面,平台的产业图谱可以精细化分析产业,在高新区实际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和技术链图谱上,建立算法模型,为企业精准上链,精确提升产业链相对薄弱的部分,实现“拉长板补短板”,完善产业布局。
“2.0版本的平台现在还在调试和完善中,正式运行后将在招商、产业链融合等方面精准发力,助力人工智能产业迈上新台阶。”王佳奇说。
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在通用智能、类脑智能、脑机融合、虚拟现实、数字溯源等下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持续集聚。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通用人工智能领域集聚核心企业60余家,核心产业规模约300亿元。未来,将不断推进智能语音、人工智能等产业集聚发展,加速声谷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声谷”品牌影响力。(记者 鹿嘉惠 实习生 张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