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师范大学不断强化科研力量,立足现有科研优势,以科技转化为核心,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产教融合、促进校地合作,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协同发展,校地合作领域持续拓宽
学校持续推进《学科专业群建设服务行业(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升服务皖北现代产业体系能力,与淮北市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工作站、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软件工程和生物学科建设,服务淮北信息化产业和生物育种及乡村振兴发展;培育校内高峰学科化学、材料学科等,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等行业领域,在服务皖北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五年来,学校科研投入总经费达9.8亿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00余项,学校知识产权工作首次进入2023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名单。共签署横向科研合作协议近500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总计9900余万元,科技成果转化50余项。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加入淮海经济区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平台,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
强化学科交叉,整合优势资源,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学校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工程实验中心4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2个;污染物敏感材料与环境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以“优秀”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的建设期验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获批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学校依托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智库,在安徽古籍文献研究、大运河文化研究、淮海区域党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五年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3项,其中,202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位列全省第4位。
科教融汇,科技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打造校企校地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专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育人机制。
与淮北市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企业共建煤化工现代产业学院,与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建实践基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5人。学校与淮北市政府、相关高校合作,申请并获教育部、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按照“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院校主研、企业主用”原则,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分院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毕业条件,已和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天力锂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联合培养9名硕士研究生。(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