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这片广阔天地是民营企业家们的创业大舞台”-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6/12 21:34:02
来源:新华网

“乡村这片广阔天地是民营企业家们的创业大舞台”

字体:

  新华网合肥6月12日电(记者 水金辰)“截至今年5月底,安徽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达21510家,实施‘兴村’项目28960个,位居全国前列。”

  6月12日,记者从安徽省召开的全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现场了解到,自2021年这项行动启动以来,一大批龙头企业强科技促转化、重融合延链条、扩规模优布局,不断激发乡村产业新动能。

  “乡村这片广阔天地是民营企业家们的创业大舞台。”新征程上,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向广大民营企业家们再次发出“盛情邀约”。

  (一)

  聚焦鲜食番茄产业这条赛道,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以来建成番茄种质资源库、数字管控中心、新品种中试基地、番茄科技小院和番茄种植基地约2000亩,帮助脱贫户、带动脱贫村和村集体企业资金达2817.27万元;

  牵头组建了龙翔畜禽产业联合体,六安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免费为农户指导养殖技术,通过垫资投入鹅苗和饲料,统一养殖标准和回收加工等,实现朗德鹅产品标准化生产,带动霍邱群众就业达6000人,当地朗德鹅产业综合产值达20亿元……

  会上,4名企业家就过去几年实践“万企兴万村”行动分享了成果、交流了体会、畅想了愿景。100家典型项目(企业)被树为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

  当拥有资金人才技术优势的企业进入乡村,带来的不仅是乡村产业的兴起。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了,数字化和科技“硬实力”的导入让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更高了,企业与农民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了……

  村企互惠,共建共兴。成效明显,未来可期。

  (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民营企业入村“创业”值得去吗?会上谈到安徽乡村——“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是资源”。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从发展阶段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明年就要“到期”,7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从安徽发展形势看,当前,发展势头正好的安徽正在建设农业强省,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民营企业家到乡村“创业”恰逢其时。

  民营企业入村能干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会上安徽省委从乡村振兴五大领域阐述了民营企业的“更大作为”。

  实施千万工程、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培育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乡村无业不富。让农业产业链向乡村延伸覆盖,提升乡村产业价值链,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让民营企业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获益;

  成立新农人协会,用好要素对接平台,做好双招双引,推动专业化知识化新农人回归,人才到村才能先进理念到村,才能活化乡村业态;

  打造乡村特色民宿品牌,变传统村落等沉睡资源为活力资本,深度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弘扬践行“以商养文、以文传世、耕读传家”的徽文化,支持民营企业家开展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规划运营;

  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改厕、充电桩乡镇全覆盖,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两山转化,发展美丽经济;

  建强村级党组织,实施村企供需精准对接共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公益助学助困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三)

  万企帮万村,离不开一流营商环境的持续营造。会上明确,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大框架下各地各部门需要各司其职,汇聚磅礴力量。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作共赢,自觉自愿、市场导向,依靠科技、鼓励创新”的原则。

  搭建服务平台。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发挥省“民声呼应”平台体系等沟通交流平台,收集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

  改革放活政策。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经具备评估资质机构评估后,可以作价入股与社会资本合资建设经营乡村旅游、创意办公、产品加工等设施;从事农业种养殖配建的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临时保鲜存储、粪污处置、检验检疫,以及为作物种植直接服务的简易生产看护房、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等设施用地,可依法依规使用一般耕地。

  融资服务有效。农行安徽省分行去年出台了《金融支持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实施金融支持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建设提档、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等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末,砀山县农行企业对接率、金融服务率、信贷服务率居于同业前列,涉农贷款总量达54.5亿元,年净增4.5亿元,获评了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金融机构。

  会上,安徽省委明确将“万企兴万村”行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求市县区调研清楚,因地制宜创新多种形式,实现乡村、企业、群众三方共赢的好局面。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