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曹集村曹企龙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一袋袋菌棒在钢架上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长势喜人。曹企龙和10余名工人在大棚内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工夫,就按照订单摘满了20筐鲜菇。“我们与好几家大型生鲜超市签了订单,销路不愁,价格也有保障。”曹企龙一边忙着装筐,一边向记者介绍“生意经”。
大学一毕业,曹企龙就回到村里搞起了食用菌种植。按照他的说法,之所以回乡创业,一来是看准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前景,二来是当地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给力。
“政府了解我有创业意向后,主动上门送政策送帮扶,帮我申请到了300万元贴息贷款。”曹企龙说,政府真金白银的帮扶,坚定了自己返乡创业的信心。如今,合作社年产菌棒50万袋、鲜香菇40万斤,带动周边群众就业40余人。
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近年来,毛集实验区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构建“以人才促产业、以产业促经济、以经济促发展”的工作机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重点工程推进,通过加强校地合作、招聘拓岗、引导创业、政策托送等政策“加油包”,先后助力30多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
该区人社部门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创业环境,牵头研究制定实施高校毕业生“家门口”创业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至50万元。
除了助力创业,毛集实验区在帮扶大学生就业方面同样诚意满满。“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高校毕业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毛集实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姜梅告诉记者,近年来,毛集实验区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求职倾向,收集需求信息,深挖岗位资源,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为青年人才来毛集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服务。
在招引人才方面,毛集实验区注重未雨绸缪,通过举办青年学子“家乡行”座谈会,邀请本地优秀大学生代表回乡参观,激发学子回乡就业创业热情。
前不久,就读于东南大学的王子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家乡行”座谈会,对毛集实验区交通条件、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毛集生态和旅游资源丰富,现在又通了高铁,交通更加方便。我打算毕业后,回乡发展特色农业或者特色旅游业。”王子琦说。(记者 范孝东 通讯员 徐瑞成 胡传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