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以文赋旅,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3/21 16:11:46
来源:合肥晚报

合肥以文赋旅,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字体:

  传文脉 繁文产 扬文韵

  “徽”一字,上下是山水,左右是人文。在传统文化中,“徽”常与文人墨客等紧密相关,代表着文化素养及艺术造诣等。

  徽风皖韵的庐州大地,底蕴深厚、人才荟萃。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辅相成,具有合肥特色的文旅业态蓬勃发展,满足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脉基因传承

  “可以穿着精美的旗袍登台表演,觉得很激动也很有意义。”7岁的小演员刘昕玥开心地说道。日前,在合肥大剧院的舞台上,16名儿童穿上了百年老字号徽帮裁缝制作的旗袍马褂,展示出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的美妙融合。

  正绢、锦缎等天然面料应有尽有;高领、斜襟等款式件件华贵……作为省级非遗“徽帮裁缝”的技艺传承人,王俊一直秉继家传的裁缝技艺,将中华文化及徽州底蕴融入服饰审美,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的传承发展,件件服饰端庄典雅。

  “技艺传承了有上百年,现在都会有意识把我们徽派文化植入到旗袍设计中,让指尖上的非遗成为‘穿在身上的文化’。”王俊说。

  旗袍的工艺普遍复杂,一件工期是15天到45天。秉承独创的“四功、六针、九法、十六诀”等手工缝制技法,王俊不断在原有技法的基础上摸索改进工艺,使之更符合当下人们的着装需求与时尚表达。

  “前不久我们配合服装,新设计了一款胸针,以合肥地标大蜀山为创作原型,让传统技艺与本土特色元素相结合,打造出创意配饰。”王俊说,坚守传承传统服饰文化,力求服装配饰都蕴含徽文化元素,让非遗文化变得更亲近、更可感。

  时代底色,是技艺薪火相传,也是创新生生不息,更是精神赓续绵延。据了解,合肥市共有国家级非遗5项、省级非遗44项、市级非遗132项。

  “今年计划开展合肥市第三批非遗传承基地认定等工作。”合肥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进雨介绍,今年合肥市拟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及“AR看非遗”普及课程开发与推广应用等工作,以新媒体手段进行非遗课程的研发及实践应用,让非遗知识与技艺传承传得更广,学得更深。

 文产事业繁荣

  3月12日,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评定结果公示,合肥市庐江县云里安凹、肥东县四顶山居、肥西县西庐印象、长丰县我的庄园等14家民宿入选其中。

  近年来,伴随着交通发展的便利,游客出游半径不断向外辐射,特色民宿应运而生。作为乡村文化的最佳载体,合肥在民宿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合当地文化,彰显合肥地方特色。

  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景区的核心区域,畈塘·拾吾舍民宿藏身其中。拾吾舍,谐音十五舍,是在原址15幢民房基础上改造而成,保存原有江淮老宅风格。

  “六家畈古镇有8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民宿大部分是民房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修旧如旧’展现出原有的乡村建筑风貌。”安徽斌锋六家畈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畈塘·拾吾舍民宿一期35间客房对外营业,2023年营收较2022年增长了20%。

  除了在肥东,庐江县长冲村的村民,如今也在家门口做起了民宿管家,村里闲置农房逐步被改造为接待远方来客的靓丽民宿。

  目前全市已经有70家民宿办结证照,去年新增全国乙级民宿1家,丙级民宿5家,皖美金牌民宿14家,另有24家民宿参与皖美银牌民宿申报。

  “今年全市将做好资源规划工作,大力推广庐江农舍经济发展经验,积极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发动更多村民参与民宿自建自营,鼓励社会资本和民宿运营企业助力民宿产业发展,继续打造推出更多民宿品牌。”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处长陈旭余说。

  文韵新风拂面

  随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4年度资助项目名单》的出炉,合肥共有3个项目入选。

  其中,合肥演艺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群舞《延乔兄弟》和《大湾春歌》入选“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巢湖学院许春光申报的书法、篆刻创作入选“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这也是我市文艺项目首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过去一年,合肥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了青春版庐剧《秦雪梅》、舞台戏曲《逐梦》等许多优秀的文艺精品;10部文艺作品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并首次实现获奖类别“大满贯”;庐剧《逐梦》、广播剧《追风》等3部作品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年度重点文艺项目……谱写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对一座城而言,文化是最美的底色。高品质的文化供给,让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也让历史名城的底蕴更加深厚。

  围绕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包容创新城市魅力,今年,合肥市将在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惠民、文艺人才培育等方面聚焦发力,举办包公纪念系列文化活动,扎实开展文化艺术惠民活动,同时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演出来肥,办好中国曲艺牡丹奖合肥赛区,组织戏曲展演、小品大赛,推动文艺工作“引进来”“走出去”。

  记者 许露瑶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