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杰: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3/13 16:49:39
来源:新华网

刘玉杰: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

字体:

  新华网合肥3月13日电(周雨濛)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立足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勇当皖北全面振兴排头兵。日前,阜阳市委书记刘玉杰就相关话题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对标安徽省“三地一区”和“七个强省”建设目标,阜阳市提出了哪些发展目标和规划?

  刘玉杰:我们从市域层面出发,提出了打造“三地一区”、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市”发展目标。其中,“三地一区”是指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十个区域性强市”包括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高质高效的区域性农业强市、供需两旺的区域性消费强市、综合立体的区域性交通强市、天蓝地绿水清的区域性生态强市、成果聚集转化的区域性科技强市、英才荟萃的区域性人才强市、人民满意的区域性教育强市、繁荣兴盛的区域性文化强市、优质均衡的区域性医疗卫生强市。

  新华网:过去一年,阜阳市围绕“三地一区”和“十个区域性强市”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玉杰:2023年,阜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安徽省委工作安排,认真落实“九个扎实”部署要求,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推动阜阳在安徽发展格局中的位势进一步提高,在皖北地区的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彰显。

  过去一年,阜阳市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23.7亿元、增长5.8%,位居全省第4位、皖北第1位。实施优势产业壮大行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等八大先进制造业集聚集群集成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居全省第6,工业投资增长33.9%、居全省第4,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长27.4%、居全省前列。

  同时,阜阳还实施项目谋划提质、项目建设提速和“双招双引”提效行动,2023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2个、总投资2096亿元,比亚迪汽车零部件、赛拉弗光伏、纽龙船舶海洋高端装备等7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

  除了经济和产业,2023年阜阳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同样成效明显,总投资60亿元的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开工建设,“双核四极”港口群铁公水多式联运工程及阜阳复线船闸加快推进,阜阳机场改扩建工程、皖北地区最大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期竣工,县县通高铁、县城通高速目标基本实现,“支撑阜阳、带动皖北、呼应合肥”的铁公机水“四位一体”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和对外开放平台加速构建,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23数字城市竞争力百强市,获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扎实推进现代化“滨淮拥湖”Ⅰ型大城市建设,阜城建成区面积达162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总投资103亿元的铁空枢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工建设,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居全省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2亿元、居全省第2。阜城建成区绿地率等指标均超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跃升至全国地级市第14位,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居全国地级市第18位。

  2023年,阜阳粮食总产107.4亿斤、小麦最高单产898.2公斤/亩、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20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454亿元、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约110亿元,均居全省第1;脱贫群众人均收入增长15.7%,高于全省平均;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提升至44.7%,“千万工程”扎实推进。

  新华网:下一步,阜阳市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和“十个区域性强市”?

  刘玉杰:我们将充分发挥阜阳人口、区位、交通、政策、农业资源等五大优势,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坚持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旗帜性抓手,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各领域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水平建设安徽(阜阳)高等研究院,加快建设钙钛矿电池、钠离子电池研究院和光伏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医药科技研发等高能级平台,力争今年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330家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常态化落实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等机制,倾力打造满意“阜”务品牌。持续扩大开放,实施“双招双引”提效行动,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阜阳RCEP企业家合作大会、阜阳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大会等平台,力争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000亿元。

  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和“三个百亿”行动为支撑,加快推进比亚迪、立讯精密、万度光能、天能、中科海钠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打造钙钛矿新能源产业高地,巩固提升全国最大的新型铅蓄电池生产和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示范基地,推动新材料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快打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2个双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绿色建筑建材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生命健康、高端纺织服装4个500亿级及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

  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现代化“滨淮拥湖”Ⅰ型大城市。扎实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塑造“河湖风光、水城风韵、都会风尚”整体风貌;深化阜阳城市圈与合肥都市圈联动发展,加强与13个毗邻县市区交流合作,加快把阜阳城市圈打造成为皖豫城镇协调发展示范区和新兴增长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着力打造区域性消费强市;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提档进位行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走好“六个之路”、实施“五大振兴”为统揽,擦亮底色、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在多种粮种好粮上当标兵、走在前;打造特色、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暨肉牛振兴计划,扎实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增添亮色、高质高效推进“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力办好民生实事。健全完善“民声呼应”工作体系和闭环管理机制,提升“两有三解”等平台功能,统筹抓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社保、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事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擦亮“五老法治诊所”“村嫂理事会”等基层治理特色品牌,统筹抓好各类风险防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