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话剧《再见徽因》 合肥大剧院 供图
文化惠民原创喜剧《请开始你的表演》 合肥大剧院 供图
磨滩大街“一次尝遍合肥美食”活动现场 袁浩 摄
园博园内合肥非遗手艺展示 李福凯 王浩 王牌 摄
市民在磨滩大街品尝美食
全国优秀“包公”题材折子戏展演在合肥园博园举行 合肥文旅 供图
文化惠民话剧《志摩有约》 合肥大剧院 供图
园博园成都园,演员正在表演传统舞蹈 李福凯 王浩 王牌 摄
园博园西安园,戏曲演员正在表演喷火杂技 李福凯 王浩 王牌 摄
以文惠民如春雨,以文化人润无声。近年来,合肥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文化设施网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合肥,为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擦亮了这座创新之都的温暖底色。
文化惠民之走进剧院看“精品”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由商丘市豫剧院精心排演的两部豫剧大戏《宋桓夫人》和《王昭君》接连登陆合肥大剧院舞台。该剧由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新琴领衔主演。
令人称羡的是,这次合肥大剧院邀请商丘市豫剧院所带来的两场演出均被纳入“文化有礼、全民畅享”——第九季合肥市文化惠民演出,最低仅需40元,市民便能欣赏精彩的豫剧演出。连远道而来的主演陈新琴都大赞合肥市的文化惠民活动,表示“用艺术形式惠及老百姓,让大家都可以走进剧院里来,看到更多的文化艺术,为合肥点赞。”
引市民走进剧院,让艺术惠及百姓。近年来,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剧场文化,合肥市秉承“文化惠民、文化暖民、文化乐民”的活动宗旨,将高雅艺术融入城市文化建设,大力对合肥各个剧院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将国内外众多优秀精品剧目引入合肥,同时,亲民票价使得高雅艺术“高贵不贵”,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与高雅艺术零距离亲密接触,并对其加深了解、学会欣赏,迸发出璀璨的艺术火花。
芭蕾舞剧、民族舞剧、音乐会、话剧、戏剧、舞台剧……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主办、安徽大剧院和合肥大剧院承办的“文化有礼、全民畅享”——合肥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自2015年5月开始,每月推出两场惠民演出,让广大市民都能走进大剧院,欣赏到高品质的精彩演出。
今年,“文化有礼、全民畅享”——合肥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已进行到了第九季,给合肥的观众送来了国内外众多精彩演出剧目。截至2023年11月,活动先后引进了160余场文化惠民演出,其中包括在安徽大剧院上演的国家话剧院李伯男导演的民国题材话剧《秋水山庄》和人文系列话剧《郁达夫·天真之笔》,徽商徽人徽文化的诚实之作——话剧《徽商传奇》,话剧《炉火照天地》,白俄罗斯国家模范歌舞团的《欧洲风情歌舞》,巴金原著、曹禺编剧的话剧经典之作《家》,以及在合肥大剧院上演的《最伟大的乐章》——魔方重奏组音乐戏剧作品,由吴琼主演的原创现代黄梅戏《姑溪谣》,话剧《阳明三夜》《请开始你的表演》,喜剧《新小二黑结婚》,儿童音乐剧《神奇的宝石》,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西德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音乐会,中央民族乐团宝藏国乐之俪人行与青衫渡,“梅花奖”“白玉兰奖”“文华奖”“华鼎奖”得主陈澄领衔主演的淮剧《祥林嫂》等精品力作,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活动以公益为主,惠在实处,票价最高80元,最低20元,同时还有优惠的套票活动,这些国内外优秀精品剧目,往往一票难求。
除了安徽大剧院和合肥大剧院,合肥的其他剧院也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结合当地实际,票价方面以惠民为主,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培养观剧的群体,让老百姓能够多看戏、看好戏。如肥东大剧院于2023年推出众多惠民演出,票价最低20-30元,最高不超过100元,还积极参加了省文旅厅举办的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让利于民;包河凤凰剧院部分演出会提供公益惠民票和部分低价惠民票,观众最低只要花30元就可以欣赏一台高水平的演出;瑶海大剧院在票务规划上,每场演出设置30%比例惠民票,在政府基本要求下,将最低票价控制在50元左右,部分场次还设置早鸟票及折扣秒杀,并于2023年开始推行瑶海大剧院悦橙卡及优惠活动,可享受199元兑换8张演出票;庐阳剧院演出平均票价不高于200元,公益演出平均票价不高于100元,普及性艺术培训平均票价不高于50元,每场提供不高于30元/张的惠民票不低于30张,全年演出文化惠民票(30元以下)低票价占比37.6%。
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的文化品位,而且促进了合肥文化的繁荣发展,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
文化惠民之一次尝遍合肥美食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家乡味”,合肥的“家乡味”有哪些?鸭油烧饼的酥脆、冬菇鸡饺的鲜美、狮子头的焦香、周贵妃凉皮的爽滑……5月17日-5月21日,合肥市在包河区磨滩大街举办的“一次尝遍合肥美食”主题活动,让合肥美食文化集体出圈,一举成为网红和爆款,从而让文化惠民落到了人们的舌尖和味蕾上。
在这场有关合肥美食的饕餮盛宴中,主办方精心挖掘、筛选合肥100户商家,提供了500多种最具合肥特色的小吃、糕点、炒货、饮品等美食,汇聚同庆楼、刘鸿盛、石塘驴巴、梁园三绝等知名品牌,可谓是对合肥特色美食进行的一次“大梳理”“大起底”,吸引了每天从数万到十万+的合肥人奔赴而至,一次尝遍合肥美食,朋友圈铺天盖地。五天时间,这里卖掉了40000个三河米饺、8000个下塘烧饼、20000串张正麻辣串、12000碗冬菇鸡饺、6000根罍街文创雪糕、8000杯卡旺卡饮品、12000瓶元气森林气泡水……同时于5月21日晚发布了合肥20种人气美食名单,让人体会到了“科里科气”“文里文气”的合肥还有着浓浓的烟火气。
美食美景还需搭配上美文化,在“一次尝遍合肥美食”现场,除了当一个纯粹的“吃货”,市民还尽情享受了文化盛宴,听音乐、逛艺术展、体验非遗市集、游小桥流水人家……
草坪狂欢音乐节以自然为舞台,以晴空为幕布,在没有穹顶的舞台上,合肥传统文化展演携手潮流音乐节,向市民献上文艺大餐;20家独具特色的非遗主理人集结磨滩,联合打造非遗互动集市;同时,结合磨滩特色水上资源,举办夜间灯光秀,点亮合肥城市夜之美。公共艺术展览文艺气息满满,在露天草坪上打卡圩美术馆,帐篷下的世界就是艺术之光照进生活的样子。
为了方便市民游览,“一次尝遍合肥美食”活动不仅在入口处设有公共停车区域,还安排了专门的观光车,载着游客们欣赏磨滩的优美景色。同时,开通5条公交专线免费接送市民游客,进一步将文化惠民落到了实处。
文化惠民之园博园里看“大戏”
12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圆满闭幕。据统计,自9月26日开幕3个月来,合肥园博园累计接待服务游客632万人次、单日最高40万人次,平均每天约6.8万人次,创历届园博会新高。其中,省外游客超120万人次,占比近20%。
在“城市最好位置”建设园博园,把“城市最美空间”留给老百姓,首次实现全园无围墙、全开放、不收费。本届园博会“生态优先 百姓园博”8个字的定位和实践,是合肥遵循人民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而开幕3个月以来,依托“三区一馆”、38个城市展园等,组织了1500余场文艺演出活动,百家美食吃在园博、百名达人演在园博、百场赛事办在园博、百项非遗展在园博、百种高科技用在园博等“五百”系列活动,不仅持续刷新园博人气纪录,还让合肥的“文化惠民”工程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和体现。
安徽演艺集团、合肥演艺集团、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合肥市文化馆以及各县(市)区、开发区等用精彩纷呈的节目辉映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欢乐进万家文艺演出、“大湖飞歌”青年歌手大赛、《月是故乡明》中秋音舞诗画荟、“大地欢歌”合肥市广场舞展演、儿童音乐剧《神奇的宝石》、第九届巢湖音乐节、葫芦丝音乐会、“大地情深”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等,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又一场从白天到夜晚的华美视听盛宴。
青年文化夜市、周末特色展演等潮流文化活动天天不重样;此外,在园博园38个城市展园中,非遗戏曲、游园奇遇、弦乐重奏等活动每日都会不间断开展。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省歌舞剧院、安徽省杂技团、安徽省话剧院、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乐团等6家文艺院团,分别在重庆馆、安庆馆、厦门馆、乌鲁木齐馆、扬州馆、郑州馆、徐州馆、苏州馆、北京馆、黄山馆、宁波馆、长沙馆等多个场馆为大家奉上黄梅戏、徽剧、京剧、杂技、歌舞、音乐等各类精彩演出。
10月4日、6日下午,在合肥园博园南广场“百姓大舞台”,由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全国优秀“包公”题材折子戏展演圆满收官。来自中国评剧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河南豫剧院、山西晋剧院、武汉汉剧院、合肥庐剧院的6家艺术院团的120多位戏曲演职人员用评剧、秦腔、豫剧、晋剧、汉剧、庐剧6种戏曲形式为广大来园游客送上了精彩纷呈的折子戏展演。
12月26日下午,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生态优先 百姓园博”——园博之声文化惠民音乐会,在园博园大机库演艺中心举办。12月25日晚,园博之声文化惠民音乐会还在合肥大剧院进行了首次演出,将园博园的美景传递给更多的市民观众。
《“园”舞曲》《美丽骆岗》《“园”梦合肥》……一首首围绕园博园创作的原创歌曲在台上精彩演绎,台下观众们享受音乐会的同时,在一幕幕的画面中又一次感受城市的绿意盎然。合肥爱乐乐团是本次音乐会的承办方,团长郑伟表示,本次演出共有13首曲目,其中有7首是从全国征集的原创曲目,“本次演出包含了通俗、美声、民族等多种唱法,在多种艺术的融合中,为市民带来一场音乐文化大餐。”
3个月来,园博园已经成为合肥市民心中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2023年9月以来,合肥陆续邀请了全国100多名奇才达人逛园博,组织百名网络达人快闪微演艺活动,打卡拍照、直播互动,其中不乏影响力较大的新媒体和网红博主,展现非凡才艺。
园博会主题风筝创作展演活动放飞高空,“筝”奇斗艳、一展风采;2023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合肥站)在园博园开幕,来自全国高校81支“战队”、2500名青年学子在这里上演竞技逐梦……合肥园博会期间,各项赛事接连不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竞技盛宴。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娱生活和赛事体验,同时也展示了合肥市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合肥马拉松重磅回归,鸣枪起跑,全程马拉松的终点选择在了合肥园博园,一路跑来,将整个城市的自然风光、古往今来、精神面貌都尽收眼底。
丰富多彩的“百项非遗进园博”活动,通过全方位的文旅新业态,展现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展出。移步易景,畅游园林,步行其中,心生欢喜。
在安徽园里,以新安画派为灵感,以画构景、以景成园、古韵今用,展现安徽风韵。其中,“喜上人家”徽派铁画雕塑融入多重非遗元素,颇受游客喜爱,纷纷合影打卡留念。
在园博会期间,涵盖庐剧、巢湖民歌、洋蛇灯、莲湘舞、庐州大鼓、门歌、马派皮影戏等非遗文化,为大家奉上了一场非遗盛宴,真正让合肥园博园成为“永不落幕”的百姓舞台。
合肥市开展文化迎新春活动 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5000副春联新春送祝福
漫话合肥——首届中国·合肥漫画展
本届园博会期间,各类特色美食汇聚园博,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让人垂涎欲滴。不仅聚合了美食领域品牌旗舰,更是云集了国内外数十个省市以及省内16个地市的特色美食。足不出园就可吃遍全国,实现视觉和味蕾的双重享受。
文化惠民之全年好戏连登台
新春文化庙会,免费向市民发放春联,线上民乐奏团圆,“科里科气”科技文化艺术节进校园、各类书画摄影艺术展……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令合肥市民全年都沉浸在欢乐缤纷的文化艺术气息中。
传统春节最热闹的项目就是逛庙会,2023年,合肥市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合肥市第二十九届新春文化庙会。合肥市文化馆在罍街、城隍庙、环城马路等多个场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举办热闹的“新春文化庙会”,为市民带来年味十足的文化大餐。
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最显著的符号,每逢春节前夕家家户户贴上春联便是吹响了迎新的号角。在2023年春节到来之际,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合肥市楹联学会、合肥晚报承办的“合肥市第二十七届迎春征联”圆满收官。2023年合肥市第二十七届迎春征联获奖作品正式出炉。此次征联从1500副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2副,二等奖5副,三等奖10副,优秀奖10副。每一副精品佳作都是市民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蕴藏着合肥的文化底蕴。
此次征联结束后,主办方也邀请书法家,选择其中四副获奖春联书写成联,并印制5000副向市民免费发放,共同迎接春节的到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023年1月14日晚,由合肥演艺集团主办,庐州乐坊团队出演的“云端迎新年”——庐州乐坊云上过小年网络直播在“庐州乐坊”官方抖音号精彩开播。优美典雅的民乐展示让市民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氛围,足不出户就能享用线上文化大餐。
除了精彩的各类演出活动外,2022年12月19日—2023年1月17日举行的“主题电影展映月”活动,邀请合肥市民5元看主旋律大片,共同在银幕世界里迎接新年的到来。
2023年以来,合肥还创新举办了“科里科气”科技文化艺术节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多场文艺演出、戏曲表演、摄影展览、科技展览等。庐剧《白蛇》、曲艺剧《老兵》等在各大高校开展巡演,青年学生在近距离接触中被传统文化深深吸引。
2023年12月5日上午,由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指导,合肥市文联主办,合肥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合肥第二届摄影艺术双年展,在合柴1972当代美术馆B馆小穹顶开展。近百名省市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及摄影爱好者共同观展。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展览自启动征稿以来,受到省市摄影界广泛关注,共征集来稿6480件。本次入展“纪实、艺术、创意、短视频”类摄影作品200件。这些作品,既记录了时代变迁,也见证了生活点滴;既反映了时代新貌,也呈现了艺术创意,较为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合肥摄影艺术的实力、活力与潜力。
除合肥第二届摄影艺术双年展,合肥2023年还举办了由中国美术馆、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亚明艺术馆联合推出的“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为新时代人物塑像’作品巡展(合肥站)”和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指导,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水墨漫画研究院和合肥市文联主办的“漫话合肥——首届中国·合肥漫画展”,以及合肥市第二届美术大展,“新时代 新风采——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合肥市写生创作邀请展”,合肥当代版画精品展,“美丽合肥 丹青之约——美术作品学术交流展”、《百味合肥》摄影展,“一条大河波浪宽——影像记录引江济淮展”,“中国梦·劳动美——致敬奋斗者”2023年合肥市职工摄影大赛等,全面展示合肥丰富多彩的书画摄影成果。
市民在免费享受这些优质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艺术的熏陶,而且更加了解合肥的风土人情、科技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满足感与幸福感。
记者 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