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5+N”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转化;设立总规模5亿元种子基金,支持依托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成果成立企业……11月28日,安徽“双创汇”走进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暨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概念验证峰会在合肥举行。记者从活动上获悉,接下来,合肥将大力推动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的落地转化。当前在合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等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也正加快建设、预研。
将打造合肥未来大科学城 检验检测城
合肥是全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未来,对于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的转化应用,合肥将加大支持。
记者从活动上获悉,接下来,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将合作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衍生技术成果“三就地”示范基地,在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构建“1+5+N”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大科学装置成果转化,“沿途下蛋”。
“1+5+N”创新平台体系如何建设?
合肥滨湖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生介绍,“1”指将构建一个科创和产业促进平台,未来,该平台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学研融合。“5”指打造五个中心,包括检验检测产业技术中心、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先导技术概念验证中心、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推广中心和上市企业培育中心。“N”指双方将依托未来大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合作设立更多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未来几年,“1+5+N”创新平台已有清晰发展目标。
一方面,将依托平台建设,建立概念验证项目库,支持不少于30项概念验证项目;打造若干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推动100个产品应用场景落地。同时,将完成100家科研院所相关项目的检验检测,打造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检验检测城。此外,将培育5至10家以上上市企业或独角兽企业,建成上市科创企业集聚区。
支持依托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成立企业
活动现场发布了合肥综合性大科学中心种子基金。
记者获悉,该种子基金由合肥市滨投公司联合合肥市种子基金、庐阳科创、北城产投等单位设立,总规模5亿元,首期1亿元,在投资领域上将“专注”于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成果的转化。“基金将投早、投小、投科技,主要针对于围绕大科学装置集群及技术平台取得的前沿成果进行转化的初创期科创企业。”张生表示,基金致力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应用场”的“最初一公里”,对拟成立公司的项目,将重点给予知识产权赋权、股权架构搭建、融资规划等支持。
除了资金支持,“1+5+N”创新平台中的上市企业培育中心,也将为依托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成立科创企业“保驾护航”。
“未来,上市企业培育中心将聚焦大科学装置及其衍生技术,相关研究机构、实验室的孵化科创产业项目等,通过提供融资、人才、政策、媒体宣传服务以及创业辅导、上市辅导等一系列服务,形成企业孵化-赋能-加速育成的完整链条,力争培育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张生说。
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 预研基地已落地建设
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正在合肥加快建设、预研。
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介绍,当前,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形成了“2+1+4”的大科学装置布局。
除了已建成运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和稳态强磁场2个实验装置,该研究院还正在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1个大科学装置,正在预研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等4个装置。
去年3月,“聚变堆”园区已正式交付使用,如今设施建设进展如何?
刘建国透露,目前,“聚变堆”整体建设顺利,设施主体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约70%,各系统进入关键部件研制阶段,部分系统已开展安装调试工作。
此外,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在前期预研中已完成核心技术有效验证,全面开展了磁体支撑系统安装等,该项目的整体建设将择机启动。该装置计划建成55T级混合磁体,36T全超导磁体为代表的世界最高磁场强度的系列稳态磁体群和相应的支撑系统等,将为解决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科学问题提供高水平研究工具。
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的预研也已按下“加速键”。
记者获悉,为了加速推动该项目建设,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已揭牌成立。同时,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长丰县签署共建协议,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预研基地已落地建设。刘建国介绍,该项目将通过生物育种与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光学等多学科融合创新,率先开展生物育种工程化研究,目标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全链条系统化工程化智能育种创新平台。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