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淮河能源:数智赋能 让传统能源企业“换羽腾飞”-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3 09/26 09:00:30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淮河能源:数智赋能 让传统能源企业“换羽腾飞”

字体:

  新华网合肥9月26日电(李东标)初秋的安徽省淮南市,沃野千里,丰收在望,而在矿井深处,则是另一番“丰收”景象:智能化采煤机按照设定程序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随采煤机降架、拉架、升架、推溜,源源不断地将原煤输送到地面……

  “我们的智能化采煤机每分钟最快可以前进15米,全程不要人工干预。”在淮河能源煤业公司朱集东矿,综采二队副队长朱亚运坐在监控大屏前,注视着皮带机、采煤机等设备的运转情况,电流、温度、瓦斯浓度等实时数据在屏幕上闪烁跳动。

  当煤炭遇见智能化,会发生怎样的连锁反应?近年来,作为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6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煤炭产能规模、电力权益规模最大的企业,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坚持以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智能化、全要素管理、数据治理和流程融合,在转型发展中蹚出了一片新天地,让传统煤炭企业实现“换羽腾飞”。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水面光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一体化示范项目(采访对象供图)

  创新驱动加码发展“含新量”

  “萌”感十足的t7轮式巡检机器人精准走位到控制箱前,自动完成设备运行参数、视频图像等数据的全覆盖采集……在煤业公司选煤分公司潘集选煤厂无人化验室内,具有高度自主性和智能化的“小精灵”来回穿梭,快速、高效完成巡检工作。

  类似的智能装置,在潘集选煤厂随处可见。“过去,净化浓缩机房搬运药剂都是人工投放,一个班可能来回搬运好几百袋。现在通过这个黄色机械臂进行集中控制,从抓料到投放,全由机器人来替代。除巡检机器人、抓料机器人外,还有火车采制样机器人、加药机器人等,通过多类型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工位替代岗位’,大幅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淮河能源潘集选煤厂生产副厂长周宏强说,“我们厂用工原设计为800人,实际用工不到400人左右,洗选工效达到110吨/工以上”。

  据了解,这些先进智能设备运行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数据也从中产生并被实时上传,该厂以此为基础建设“数据湖”,利用三维建模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厂区漫游、VR虚拟巡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集成选煤安全生产经营等各类数据,实现数据驱动的高效管理和决策支持。

  智能化工作面控制中心(采访对象供图)

  “潘集选煤厂从2018年投运以后,按照‘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持续推进’建设思路,构建智慧选煤平台,结合现场问题不断创新。”周宏强表示,“我们通过数智赋能方式建了这个‘数据湖’,将统计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生产信息,在选煤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实现一屏尽览,为运营提供支撑。”

  数智赋能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厂每年煤泥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煤泥高效清洁利用系统投用后,煤泥水分由28%降低至18%。可直接掺烧利用,每年增加效益2800余万元。”潘集选煤厂副厂长李彪表示,潘集选煤厂下一步将以“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为动力,在智能化选煤厂建设、电能管理创新实践、煤泥高效清洁利用上努力迈上新台阶。

  据统计,今年1至8月,潘集选煤厂煤炭洗选量达737万吨,精煤产量409万吨,均超计划完成指标。

  矿井岩巷用盾构机(采访对象供图)

  科技赋能提升发展“含绿量”

  走进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潘集电厂,看不见乱堆的煤块和飘扬的灰尘,随处可见的是整洁的道路,以及绿草茵茵的厂区。在这里,“黑色煤”高效转化为“绿色电”,焕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据了解,以“全厂不见灰、不见煤”为目标,潘集电厂对运煤全过程进行封闭,实现了扬尘治理,及时对灰场进行防渗和复绿。与传统发电机组相比,潘集电厂热效率可以高出2%到3%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降低6%左右。同时煤耗更低,一般机组煤耗在300克每千瓦时,潘集电厂平均控制在265克每千瓦时,可以更好地降低碳排放量。

  “发电过程中的煤灰,处理不当,就会被白白浪费掉,还会造成扬尘,污染空气。”潘集电厂热控主管毛湘雲介绍,通过智慧化手段,不仅提高了降低环保排放指标,减少设备能耗,还实现了扬尘零排放。

  以智慧环保岛为依托,潘集电厂对煤灰进行收集,将价值更好的细灰分选出来,煤灰、渣及石膏可以用在建材、水泥等原材料,提高了煤炭利用的附加值。截至今年8月底,潘集电厂累计发电34.1亿度,产出粉煤灰41.5万吨、炉渣5.2万吨、脱硫石膏3.5万吨,实现了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航拍潘集电厂(采访对象供图)

  此外,潘集电厂还发力5G专网建设及应用,利用5G智能化手段,将5G和传统网络深度融合,实现堆取料机的无人值守、电厂区域智能安防、电厂安全巡检、取水泵房无人远控等应用,为本质安全、降本增效、提高劳动效率等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煤炭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淮河能源还将把影响环保的“老大难”变成了增收提效的“金疙瘩”,就连曾是矿井安全生产“拦路虎”的瓦斯,也实现了“变废为宝”。

  在推进智慧矿山建设的过程中,淮河能源按照“能用尽用,以用促抽”思路,实现瓦斯智能化全资源精准高效利用。在丁集矿、谢桥矿,10%以下浓度瓦斯基本实现全部利用。在顾桥、潘三等矿建设10座瓦斯发电站,配套瓦斯发电机组89台,年利用瓦斯量约1.5亿立方米,发电量2.5亿度。

  淮河能源瓦斯发电项目(采访对象供图)

  产业转型赢得发展“含金量”

  在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有一张专门为瓦斯治理预警搭建的网——采煤工作面瓦斯预警平台,实时显现各类预警数据,煤炭抽采量等数据实现每隔五分钟更新一次,能够对瓦斯超限进行趋势预警,从而为未来一段时间工作面瓦斯治理提供建议。

  “以往的数据靠人工统计,现在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就能实现数据分析,还能及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大大提高了瓦斯治理能力。”煤炭开采国家工程研究院大数据应用研究主管徐平安介绍。

  工作人员介绍采煤工作面瓦斯预警平台。新华网李东标 摄

  以“一网打尽、互联互通”为目标,近年来,淮河能源狠抓数字化转型,抓实“一把手”工程,落实“网长制”,大力推动实施两化融合探索。先后制定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统一移动开发等6项集成标准,实现30类91万条主数据自动分发至115个系统,140个系统“一键登录”。目前,淮河能源APP集成88个系统应用,实现“一机在手,一网通办”。

  2020年以来,已建成2对国家级、3对省级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35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上线176个信息化应用项目,编制发布11个企业数据标准,充分发挥机械化替代劳动、自动化替代岗位、可视化替代监管、信息化替代跑腿“四个替代”效应,并被评为2022年度煤炭工业两化融合先进单位。

  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显著变化。2019年开展智能化矿山建设以来,企业用工总量净减1.01万人,近3年煤炭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0%,实现安全最长周期,连续三年瓦斯零超限,“减人、增安、提效”成果显著。在有力支撑集团发展战略实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保障了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虽然我们在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运营总监刘忠东看来,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员参与,打破部门壁垒,以数智赋能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化采煤面集控平台查看机器运行情况(采访对象供图)

  从“一煤独大”到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近年来淮河能源加速转型升级,逐步成为煤炭、煤电、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服务、金融、物流等多产业协调发展的企业集团。

  “我们始终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坚持‘一网打尽、一屏尽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坚持以用促建、以用促改、以用促用、以用促学、以用促效,做到自我应用要全、为人应用要真、交互应用要快,将能源革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以数智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世森表示。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