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5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今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300万人,相比2019年提前42天,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白天游古村、品美食、观民俗,夜晚赏夜景、看演出、住民宿。皖南古村落不仅白天“出彩”,晚上更“出圈”。
6月10日,游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黟县宏村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今年以来,黟县紧紧围绕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定位,精心打造高颜值的“画里乡村”、高价值的“国际乡村”、高品质的“和美乡村”,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打响“大黟山”品牌建设。
以当地文化底蕴为“线”串起整片区域,通过内在文化引领,打造多元产业整合。在内容、产品和体验上频频出新,突出精品示范,挖掘徽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推出“微旅游”“自驾游”“乡村游”“美食游”等,开发民宿游、研学游、养生疗养等应季新业态,打造“黟宿美居”品牌,依托黄山悦榕庄、域见秀里、奇墅湖酒店、自在谷提供各类会议服务。
这是黟县西递春景(无人机照片,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杜宇 摄
在发挥资源特色优势打造多元业态的同时,黟县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出台《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创立西递宏村保护基金,加强专职消防队管理,建立健全24小时巡查管理机制等,做到古民居保护与传承利用良性循环,永续发展。
自发展旅游业以来,黟县通过开展环境整治、实施“五微行动”、建设最美风景道等一系列措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形象。同时落实黄山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部署,将皖南古村落打造为“席地而坐”示范点,在景区品质提升、日常管理、设施建设、服务质量、业态打造等方面深耕细作,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席地而坐”最佳示范乡村客厅。(何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