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萧县:催生农业发展新动能 打造社会化服务县域新样板

2022年04月26日 17:52:21 来源: 萧县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萧县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主导产业,有力推进服务资源有效整合,积极探索催生农业社会化服务新的业态、模式、机制,加速完善组织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全产业链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021年11月,萧县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积极探索打造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的行业标杆和“萧县样板”,持续发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筑牢坚实根基。

    注重“力量整合”,创新组织形式,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积极整合力量,培育不同类型服务主体,明确各类主体功能定位,按照“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思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组织、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作用,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有效整合组织职能。健全完善“县级主导、乡镇实施、村居落实”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组织、农业、供销、财政等13个部门为成员的土地托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整合村党组织建设、社会化服务、农资供销、财政资金等职能优势,共同形成扶持土地托管的强大合力。出台《萧县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创新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从托管主体、试点示范、综合监管、基础建设、项目支撑、政策扶持等6个方面加强对土地托管工作支持,同时将土地托管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重要指标。形成了一批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有效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二是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平台,将金穗合作社、福瑞泽供销社等分散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组建基层社“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社”,既为23个乡镇实施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等提供一条龙式技术支持,也为托管土地提供高效、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三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土地资源、组织动员农户、协调邻里土地纠纷等,强化“力量整合”,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扩大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全县建成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6个、全程机械化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13个,基本实现托管地块服务全覆盖。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基础上,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916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7家、农业企业26家、家庭农场和农业服务专业户等其他服务组织347家;全县共有从业服务人员8320人,全年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12.95万亩,服务小农户23.2万户。

    突出“三化联动”,加大培育力度,构筑农业社会化服务基础

    坚持以有机农业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土地资源,调整种植结构,加快高效农业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种植的规模化、统一化和品牌化,推动萧县农业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一是基地规模化。以黄河故道园艺场为基础,整合东阁园艺场打造5万亩优质早熟梨基地;以苗山园艺总场为核心,连片打造6万亩葡萄基地;以圣泉镇郑腰庄2万亩萧国圣桃基地为基础,向东南山区扩展,打造成线状分布的10万亩干杂果基地;以金鸽面粉、明亮面粉等为龙头,打造小麦加工业集群;以金玉米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虹光投资集团为龙头,打造玉米加工业集群。目前,全县产业集中度达80%以上,为推广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统供统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条件。

    二是服务统一化。立足县域实际、紧盯市场需求,统一推行“八良法”(以良策、良种、良法、良肥、良药、良机、良人、良效)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萧县经验”,规范行业有序发展。依托916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为家庭农场、农业服务专业户、小农户实施耕、种、管、收、销一条龙服务,健全县乡村组“四位一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三是营销品牌化。推动品种培优、品牌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萧县“五彩”农业品牌享誉全国。以孙圩子镇、青龙镇、石林乡等地6万亩胡萝卜基地为依托,大力拓展“橙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经济;以杜楼镇、马井镇等为主的4000亩芦笋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以芦笋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经济;推广“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贫困户”葡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辐射周边果农发展以葡萄为代表的“紫色”产业农产品经济;依托“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产业优势,壮大辣椒产业规模,打造以辣椒产业为代表的“红色”产业农产品经济;推广“高床养殖+山林放牧”生产模式,通过吸收群众务工和收购散养白山羊等方式,打造以白山羊为代表“白色”产业农产品经济。

    聚焦“多元需求”,健全政策支撑,探索实施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探索多种有效服务模式,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

    一是多举措引导土地集约。实施“村集体+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以党组织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为引领,因地制宜开展农户土地规模集约经营,自主(或委托)专业服务组织提供以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将村集体组织协调优势、服务组织专业服务优势与农户生产需求有机衔接,充分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村集体创收、服务组织获益”多方共赢。全县215个行政村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5.2万亩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274个村(社区)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运营。

    二是多层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固定收益”“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等多种利益共享分配模式,构建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环节有机衔接的全产业链体系,让小农户更多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增值收益,推动更多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实现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爆发式发展。

    三是多要素强化政策保障。围绕搭建多种类型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建立保险、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协同联动机制,依托现有农业信贷“劝耕贷”、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及收入保险等信贷、保险产品,创新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贷、服务质量保险等新产品,完善“保险+银行+担保”“三位一体”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统筹整合多部门政策优势,创新推动农田水利、秸秆综合利用、土地深松整地等项目向合作社倾斜,为服务组织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农业技术培训、市场供需衔接、金融保险对接等各类指导和服务,推动资源共享、业务互促、行业规范。2021年,全县实施土地深翻12.54万亩,兑现补助资金501.8万元;新建秸秆收储中心1个,完成秸秆综合利用106万吨;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24.37万亩,落实补助资金1153万元。(刘涛 刘柳)

[责任编辑: 吴万蓉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飞阅”中国】“飞防”作业护航粮食安全

    【“飞阅”中国】“飞防”作业护航粮食安全

  • 云上梯田 蓄水成画

    云上梯田 蓄水成画

  • 智慧“菜园子”的科技范

    智慧“菜园子”的科技范

  • 【显影中国】一“诺”冰心映书香

    【显影中国】一“诺”冰心映书香

  • 抗疫不停工 铁路施工忙

    抗疫不停工 铁路施工忙

  • 最是一年春好处|遍野杜鹃花 红透金龙山

    最是一年春好处|遍野杜鹃花 红透金龙山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51128598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