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芜湖,起飞”“蚌埠住了”,这些网络热词是如何破圈的?

2022年02月23日 17:16:19 来源: 人民网

    前有“芜湖,起飞!”,后有“蚌埠住了!”,随着两个网络热词迅猛火爆全网,安徽芜湖、蚌埠两座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破圈”。

    这不仅是网络语言中值得关注的现象,也让人窥见时代面貌的一个侧面。或许还可以更进一步思考,一座城市如何借助网络热词的“破圈”,打造城市的网络形象,助力城市形象提级,借此将城市资源“捧出道”。

    “芜湖,起飞!”来源于网络直播间,是“呜呼,起飞!”的谐音,原是两名主播在直播时喊的口号。因其中一名主播是芜湖人,传着传着,就成了“芜湖,起飞!”

    “蚌埠住了!”则来源于弹幕文化,是“绷不住了”的谐音,用来形容自己情感上受到了较大冲击,绷不住了要哭、要笑。搭配“一颗流汗黄豆”的表情包,这个词几乎适用于任何情绪迸发的场景。

    其实,不管从什么领域产出,这两个新词扩散开来,从小众抵达大众,安徽芜湖、蚌埠这两座城市被推向了更多人的视野。

    如满屏的“蚌埠住了!”,给蚌埠带来极大的知名度。“蚌埠住了!”火爆之前,搜索引擎上对蚌埠两字读音的搜索还挺多,现在在互联网上只要一说蚌埠,对方往往能立马回上一句“蚌埠住了”。

    当下,两个热词的影响力仍在继续扩大。相关热词迅速被城市主政者所关注,不仅欣然接纳了这个突如其来的“代言人”,而且正视以“网络热词”为代表的网络文化的广泛影响力。

    前不久,芜湖第十九场畅聊早餐会,邀请了“芜湖,起飞!”的创造者之一——“大司马”出席。“芜湖大司马被芜湖市委书记接见”,这条当地电视台的时政新闻被搬上了网络,点击量破千万。一条普通的政务信息,却有如此惊人的网络传播力,这让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惊讶”,并在多个场合与同事探讨这个现象。他在安徽师范大学上“新学期公开课”时说:“伴随着‘芜湖起飞’出圈,芜湖也成为了新晋的‘网红城市’。”

    与此同时,“蚌埠住了!”已经通过互联网向更广的范围传播,诸多网民开始讨论“蚌埠住了”用英语怎么说,并先后给出十余种翻译方法。

    当然,互联网创造的“芜湖”“蚌埠”热词与现实中的“芜湖”“蚌埠”不能混为一谈,但借助于两个热词霸屏的热潮,发掘、推销当地的比较优势、企业、美食、景点等,塑造当地的城市网络形象、提升城市能级,才是应有之义。

    从这个角度观察,期待更多的城市干事创业的热情“蚌埠住了!”,期待更多的城市“芜湖,起飞!”。(李家林)

[责任编辑: 李东标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雪落梯田 诗意层层

    雪落梯田 诗意层层

  • 【新春走基层】挂面飘香致富路

    【新春走基层】挂面飘香致富路

  • 安徽黄山:鱼灯嬉游闹古村

    安徽黄山:鱼灯嬉游闹古村

  • 【“飞阅”中国】雨霁大别山 云海藏春色

    【“飞阅”中国】雨霁大别山 云海藏春色

  • 新华全媒+丨一个小镇的产业蝶变

    新华全媒+丨一个小镇的产业蝶变

  • 这块“雪屏幕”点亮北京冬奥“雪如意”

    这块“雪屏幕”点亮北京冬奥“雪如意”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3112840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