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六尺窄巷,宽和街坊

2021年12月12日 17:33:03 来源: 新华社

  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新华社记者 刘方强 摄

    新华社合肥12月12日电 青砖黛瓦碎石路,墙外两旁香樟树。走过刻着“礼让”二字的徽式汉白玉牌坊,便进入宽约两米的“六尺巷”。巷子不宽,两人相遇侧身而行方可通过。

    如今,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已成为当地的一个著名景点,每年吸引约50万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流传数百年的“六尺巷”故事,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代代相传。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收到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急信。老家人与邻居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老家人希望张英出面干预。

    张英看信后批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看到书信后,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邻居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因此两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较为完整保留着传统风貌的桐城市古城区,不少地方面积狭小,很多居民的房子紧挨着彼此,共用一面墙。噪音问题、墙体修缮费用谁来承担等生活中的小矛盾时有发生。

    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从事社区工作20年,在处理居民之间的矛盾时,经常会引用“六尺巷”的故事来进行调解。

    几年前,市民孙先生合法购买了一个废弃厂房的地块,但由于历史久远,院墙已倒塌,旁边的邻居已经将房屋建在院墙根基的里面。

    2021年上半年,孙先生想对年久失修的厂房进行改造,以消除安全隐患。但邻居认为,厂房与自家围墙太近,改造时自家围墙也有安全隐患。此外,邻居还担心厂房空调噪音太大,影响其休息和生活,提出要让出两到三米距离。双方久未达成一致。

    张耘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实地查看,对双方进行多次调解。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经常引用‘六尺巷’的故事,让矛盾双方都能各退一步,最终达成一致。”张耘说,“为了这点小事如果去法院起诉,不但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企业的经营也会受影响,我这样和孙先生算了一笔账,并说服他让步。”

    最终,孙先生同意以原来墙角为界,让出一个空调的距离砌厂房院墙,邻居也让出一米左右距离。

    六尺巷社区大约有常住人口7000人。每个月,张耘至少要处理两起类似的矛盾,包括邻里、婚姻家庭、拆迁安置等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融在萌芽,“六尺巷调解法”为六尺巷社区平安和谐持续“加温”。

    “一方能先让一步,很多问题就能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时候让步很难,尤其是对于占理的一方,但如果占理的一方能先退一小步,将心比心,往往会收获另一方更大的理解与回报。”张耘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桐城市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17件,调处成功率97.9%。

    “六尺巷”的故事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所蕴含的“礼让文化”也在中国深入人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

    如今,不少居民每天都要经过“六尺巷”。走在这条鹅卵石铺就的巷道上,虽然只有约100米长,留给现代人的思索却很深远。

    “我们也正在修缮巷子两边的房子,这其实不仅仅是在保护文物,更是在保护文物背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桐城市博物馆馆长叶鑫说。

    (记者代群、刘方强、刘美子、水金辰、屈彦) 

[责任编辑: 周雨濛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油管视频起底美军20年嗜血杀戮真相

    油管视频起底美军20年嗜血杀戮真相

  • 【“飞阅”中国】冬日“雾”语

    【“飞阅”中国】冬日“雾”语

  • 定了!沪苏浙城市这样结对帮扶皖北

    定了!沪苏浙城市这样结对帮扶皖北

  • 【皖美制造】 看!“空气成像”正走进现实

    【皖美制造】 看!“空气成像”正走进现实

  • 【“飞阅”中国】一湖碧水绕青山

    【“飞阅”中国】一湖碧水绕青山

  • "秸"尽所能 点草成金——打卡"安徽秸秆博览会"

    "秸"尽所能 点草成金——打卡"安徽秸秆博览会"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