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安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年12月02日 08:15:07 来源: 安徽日报

01.png

    ◆ 11月24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幼年鳄生长情况。

    开展日常巡护、加强科学研究、借助科技力量……我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珍稀物种:

    科学繁育保护

    11月24日,宣城市宣州区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内,工作人员正在为扬子鳄的“转场越冬”忙碌着。

    “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有冬眠的习惯。每年秋末冬初,我们就会把生活在室外的扬子鳄搬运至恒温室过冬。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办主任周永康告诉记者,扬子鳄将在室内“冬眠”4个多月,直到来年春天气温回暖,再将它们放回室外自然生长,这就是“转场越冬”。

    扬子鳄曾一度濒临灭绝,为切实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1983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建立,历经长期的科研探索,科研人员成功破解人工繁育技术难题。从最初野外救护的212条扬子鳄,到目前保护区内人工繁育扬子鳄11000余条,年繁殖能力1000条以上,为野外放归提供优质的种源保障。 “通过DNA遗传背景分析,筛选放归鳄植入电子芯片,精选部分放归鳄安装卫星定位追踪器,做好放归后续跟踪监测。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章松告诉记者,2003年至2021年,共放归1038条。

    除了扬子鳄,在我省长江流域,还生活着一群自由自在的 “微笑天使”——江豚。目前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年有50多只江豚进行群体性生活。

    11月24日下午,住在大通镇和悦洲上的饲养员张八斤像往常一样,拎着一桶鱼往江边走去。“我已经喂养江豚17年了,这里的江豚每一条我都认识。每天我都会定时定点投喂4次。 ”张八斤说。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殷文格介绍,2001年,保护区管理部门在铜陵江段活捕4头长江江豚,放至位于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1600米长的半自然夹江水域饲养繁殖,构建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繁殖种群。近年来已通过人工辅助方式,自然繁育成功7头。

    据了解,为防止近亲繁殖出现的死亡率高、物种退化问题,4月 25日,该保护区从湖北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2头成年雄性长江江豚。 “江豚个体交换,可有效避免迁地保护基地江豚的近亲繁殖而造成的种群衰退,从而为江豚种群复壮和更好地开展迁地保护基地江豚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殷文格告诉记者,为创优江豚生活环境,提升江豚应急救护水平,还建成了水体交换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购置了救护网箱等设备。

    森林资源:

    实时全程管护

    在峄山省级森林公园,记者见到了一棵850年树龄的胡颓子,虽已是初冬,依然枝繁叶茂。行走在森林公园内,油茶树、榉树、重阳木等树木多不胜数。

    时间回到16年前,宣城市黄渡乡峄山还是一片荒山。 2003年,赵平决定把多年创业积攒的积蓄都投入到这里,对占地1650余亩的峄山核心区域进行重点打造。多年来,大批珍稀树种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公园也实现从无到有。 “我们还引进了监测设备,对省级森林公园内的环境实时监测。 ”在公园内一角,赵平指着一块显示屏说,“通过对空气中的负离子数量、温度、湿度以及PM2.5进行监测,能更好地掌握公园内动态信息,及时应对和处理。 ”

    如果说赵平做到了一个人的坚守,那么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就是一群人的执着。 11月23日,记者站在保护区山腰,只见群山环抱、层峦叠嶂,眺望远处,云雾缭绕、风光旖旎。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东南部绩溪县和歙县交界处,东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 “目前,保护区内已检测到的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银缕梅、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华东黄杉、榧树、长序榆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猕猴等。 ”保护区绩溪管理站副站长邵江山告诉记者,保护区内还发现了疑似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云豹的脚印。

    邵江山介绍,为做好保护区日常巡护工作,他们不仅安排工作人员多年如一日进行日常巡护,还上线了大数据平台和各类新监测设备,用科技助力管护工作。在视频监控室内,记者在一张大屏上看到了保护区实时画面和统计数据。 “我们按公里布设了50多个红外相机,用于监测野生动物日常活动。 ”邵江山说,目前,保护区共有24个监控点位、45个摄像头和18套广播,建成立体防护网,通过室内监控和实时喊话、定时广播,辅助无人机巡护,用于监控人类活动、动物活动和森林防火等情况。

    据了解,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调查确定的野生植物有1570种、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25种、省级珍稀树种23种、野生动物3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1种。

    网格管理:

    压实林长责任

    为更好展开省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多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已相继纳入林长制保护范围。省林长制办公室印发的 《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林长制改革优势,积极调动林长力量,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网格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压实党委政府、各级林长和林业主管部门责任。

    同时,初步建立行政管理和执法队伍,全省21个野生动植物资源重点分布的山区县乡镇林业站增加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职能;设立103个木竹检查站,已建10个国家级、52个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不断加大源头和市场的管理力度。“浙皖两地签订了清凉峰一体化合作协议,实行联合执法。 ”邵江山介绍,2021年中秋、国庆期间,浙皖联合执法共劝返私闯保护区驴友500余人,批评教育50余人,处罚2人。

    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人有责。 “去年,我们接到了在宣城火车站中转的一名旅客的电话,对方称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鸟,希望有救护人员过去帮助。 ”说起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宣州区林业事业发展中心邓文鑫颇为欣慰,“今年,我们已经接到了17起类似事件。 ”

    结合 “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科普宣传活动周”等活动,印制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近年来,我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扬子鳄回归自然怀抱,繁衍生息;野生江豚逐嬉长江碧波,憨态可掬;古树名木枝叶茂密,挺拔傲立……如今,全省共有维管束植物3645种,脊椎动物44目125科730种,生物多样性日益增强。但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依然存在不足,如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和技术力量薄弱,基层专业人员缺乏、保护和执法力量较弱等。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公众参与政府主导、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常规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实现全省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构建全省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加强野生动植物繁育、培育技术研究,创新和改进保护方式,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 周雨濛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飞阅”中国】雾漫古城 宛若仙境

    【“飞阅”中国】雾漫古城 宛若仙境

  • 舞动青春 “桌”而不凡

    舞动青春 “桌”而不凡

  • 【“飞阅”中国】“杉”水相映 美如油画

    【“飞阅”中国】“杉”水相映 美如油画

  • 【“飞阅”中国】冬日升金湖 万鸟舞翩跹

    【“飞阅”中国】冬日升金湖 万鸟舞翩跹

  • 安徽淮北:乐享冬日慢时光

    安徽淮北:乐享冬日慢时光

  • 落叶不扫 拾童趣

    落叶不扫 拾童趣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