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宣城郎溪:“新农民”成了乡村振兴主力军

2021年11月29日 15:21:39 来源: 郎溪县委宣传部

    测地、规划航线、灌入农药、设置参数……一手掌握手柄,一手在遥控器上轻点,一台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预设航线稳稳地飞向田间,一道2米宽的“药雾”从天而降,均匀洒在农作物上。

  这是宣城市郎溪县新发镇大圻村村民张文桃在北山村一小麦种植基地中,操作农业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

  张文桃今年48岁,是新发镇大圻村人,和爱人在北山村经营着一个家庭农场。两年前的一次农业技能培训课上,张文桃第一次接触到植保无人机。近年来,由于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大面积施肥、喷洒农药的需求越来越高,张文桃便萌生了购买植保无人机的想法。

  “过去我们一直请人打药,现在请人打药越来越贵,还不好请,用植保无人机打药短短几分钟飞几个来回,就能迅速完成一亩地的喷药工作,更高效更划算。”他介绍,之前请一个人喷洒农药,从早到晚只能喷洒20余亩,现在使用无人机,半天就能作业完240余亩,效率提高了20多倍。“而且人与药物也不用直接接触,还能避免人工打药喷洒不均匀等问题……”谈起植保无人机喷洒作业的好处,张文桃赞不绝口。

  除了无人机,张文桃又先后购入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在他的农场中,全程机械化种粮正在逐渐替代传统耕作方式。

  而在新发镇东夏社区,凌晨4点,56岁的王腊春已经起床。他穿上厚厚的防水衣、裤、鞋,套上闪亮的头戴灯,“全副武装”走进稻田。只见他熟练地收起虾网,将网中的龙虾倒入手边提前准备好的大盆中。看着满满一大盆活蹦乱跳的螃蟹,王腊春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王腊春是村里的种田大户,但粮食产量不高、品质普通、规模不大,效益也不高。一次偶然的机遇,他被县里推荐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学成归来后,王腊春开始尝试稻虾混养。水稻为龙虾提供“庇护所”,龙虾粪便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生态养殖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随着不断地摸索、总结,他的稻虾混养技术越来越成熟。几年里,王腊春从普通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之路走得风生水起,发展了210亩稻虾混养,先后成立了鑫盛水产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还带动了4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正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新发镇围绕“课堂+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60期,培育出具有专业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1500余人,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002人、产业扶贫带头人498人,全镇农业规模和产值不断提升,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吕亚敏)

 

[责任编辑: 周雨濛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皖美制造】 看!“空气成像”正走进现实

    【皖美制造】 看!“空气成像”正走进现实

  • 【“飞阅”中国】一湖碧水绕青山

    【“飞阅”中国】一湖碧水绕青山

  • "秸"尽所能 点草成金——打卡"安徽秸秆博览会"

    "秸"尽所能 点草成金——打卡"安徽秸秆博览会"

  •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全国上映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全国上映

  • 一块光伏板的发电之旅

    一块光伏板的发电之旅

  • 面对奥密克戎,这些事项要注意!

    面对奥密克戎,这些事项要注意!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1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