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人事 政情 本网 旅游 图片
新华网 > > 安徽频道 > > 正文

种田能手遭“争抢”

2021年10月19日 10:13:43 来源: 农民日报

    最近,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乡葛林村种粮大户雷修春“火”了:不少种业公司纷纷上门想与他合作、提供来年的种子请他种,再把他的田贴牌“变身”为种业公司的示范田,打出“活广告”的效果。“争抢他,主要是看他会种田,种出来的粮食产量高。”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解释说。

    眼下正是秋粮成熟的季节,记者跟随雷修春一行来到玉米田,看到快要收割的玉米植株健壮、籽粒饱满、色泽均匀。而相邻的一些地块里,存在玉米叶发黄、玉米棒发育不完全的情况。

    同在一个村,种粮却是两样光景。雷修春说这得益于科技:“今年夏天种玉米时正好遇到干旱天气,为了不影响播种,便及时浇水造墒。”出苗后又连续下雨,他及时开了沟进行排涝防止渍害,随后又追肥保证肥力。后期天气持续高温,为了防治锈病等,他前前后后又打了两遍药,施了一遍叶面肥。每一个步骤都严格精细科学管理,这才保证了玉米的产量稳中有升。

    “只有农业科技才能保障产量。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一茬小麦、一茬玉米要达到双千斤,种粮效益才能得到体现。”雷修春说,这些年种粮从最初的两三百亩发展到1500亩的规模,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正是因为之前失手的经历,使得他种田更加谨慎,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农业专家的话来操作。随后他带着记者来到相隔不远处的200亩大豆田。“你看我的大豆长得好吧。枝繁叶茂、结荚率高、果实饱满。每亩地打个700斤轻轻松松,公司全部回收,每斤比市场价还高0.2元。”

    “正常年景下,种粮大户与普通农民的种粮差距可能还不是特别明显。但越是异常的天气条件下,这两者的差距就越大。”据介绍,埇桥区在地玉米171.66万亩、大豆55.23万亩。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不断示范推广玉米和大豆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科学种田的农民也越来越多。(记者 杨丹丹)

[责任编辑: 李东标 ]
敬请关注“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集成阅读

  •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 【创意海报】安徽新名片:安徽自贸试验区

    【创意海报】安徽新名片:安徽自贸试验区

  • 千余件非遗精品亮相黄山

    千余件非遗精品亮相黄山

  • 创意海报:一组“关键词”带你了解皖美这五年

    创意海报:一组“关键词”带你了解皖美这五年

  • 【“飞阅”中国】万亩稻田香 大地似金黄

    【“飞阅”中国】万亩稻田香 大地似金黄

  • 重阳节民俗知多少?一起来了解一下

    重阳节民俗知多少?一起来了解一下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31127972151